新买的虾皮一般都是白色,没有很明显的氨味。
但在家里放了一两个月之后,颜色变成了粉红色,虾皮的氨味非常强烈。
除了虾皮之外,各种海鲜干货都有类似的问题,比如海米、鱿鱼丝、小鱼干等,只是味道的浓烈程度略有差异而已。
这是怎么回事?这样的虾皮还能吃吗?虾皮到底该怎么储存?虾皮能长期保存,主要的抑菌因素是水分低,盐分大。
两者缺一不可。
但平时人们买到的虾皮一般都不是干透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海边空气潮湿,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不干的虾皮更重一些,利润较大。
这种没干透的虾皮,因为蛋白质含量高,是特别容易滋生细菌的。
如果在常温下储存,蛋白质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先变成肽和氨基酸,再分解成低级胺和氨气,低级胺就是腥臭气的来源,氨气就是刺激味道的来源。
低级胺类不仅本身有一定毒性,更糟糕的是它们非常容易和水产品中少量的亚硝酸盐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这类物质是促进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的重要化学因素。
亚硝胺类物质的毒性是非常大的,有慢性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
它还有挥发性,从空气中吸入也会引起毒性反应。
各种海产品和肉制品是亚硝胺类的重要来源。
腌鱼、腌肉、虾皮、海米、鱿鱼丝、干贝、鱼干等都有超标的可能。
所以,一旦出现异味,不要可惜,要坚决扔掉。
即便水洗之后,也不能放心。
建议大家在购买虾皮之后,马上存入冰箱中,取用之后再放回冰箱。
这样可以大大延缓蛋白质分解的速度,在两三个月内保持正常味道,也就减小了产生致癌物的危险。
虾皮每日用量只有两三克而已,并非补钙的主要途径。
亚硝胺哪里有卖
冬季,不少人家里都有腌肉、腌泡菜用于食用的习惯。然而就在春节假期,一位5岁的小女孩小王(化名)在食用了自家腌制的泡菜后,出现中毒症状,经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
家住诸暨市区的王先生(化名),春节全家聚餐时,他拿出了两周前腌制的泡菜给自己5岁的孩子小王食用,可刚吃了没多久,小王就出现不适症状,王先生赶紧把孩子送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泡菜中有哪些有毒成分?
蔬菜中的硝酸盐在某些条件下会转化为亚硝酸盐。
植物中的硝基还原酶会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许多细菌也可以产生硝酸盐还原酶,这也是泡菜中的亚硝酸盐。
盐含量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放线菌等,都会促进亚硝酸盐的形成。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泡菜生产过程中细菌污染程度越高,亚硝酸盐含量超过标准的严重性就越大。应该注意的是,即使在正常的酸洗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少得多。
泡菜中仍然有许多有害成分。通过对泡菜中有害成分的分析,泡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容易与腐败细菌分解的食物胺结合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强致癌物,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如何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
我们该如何处理泡菜中过量的亚硝酸盐的危害?我们需要弄清所有泡菜是否都含有过量的亚硝酸盐,但是为了身体健康,热爱泡菜的朋友仍然需要在生活中给予更多关注。
例如,有些人总是认为自己卖东西和做不好是不安全的。
实际上,这可能不是因为正规的泡菜生产加工企业具有质量控制体系,人为接种乳酸菌并具有良好的发酵条件,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泡菜的质量。
大多数泡菜是自然发酵的,很容易被细菌污染。
另外,有人认为酸洗时间短的泡菜营养损失少,而且更新鲜。
这是一个大错误。
根据以上分析,早期的亚硝酸盐含量急剧增加。
因此,必须等到完全腌制后才能食用,以确保安全。
根据腌制条件和原料的不同,腌制的时间也不相同。
腌制大约20天后,它是安全的。
实际上,除了在泡菜的酸洗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外,亚硝酸盐还将在其他蔬菜腌制产品中产生,例如泡菜等。
您还必须记住酸洗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彻底腌制。
以后再吃此外,泡菜无论多么美味,都不能定期或大量食用。
最好多吃新鲜蔬菜。
泡菜可以用作补充剂和补充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