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铵(NH4NO3)是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结晶,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是铵盐受热易分解,遇碱分解。是氧化剂,用于化肥和化工原料。
按预习─听课─看书复习─做作业巩固知识的方法学习。
学习化学的方法
1、课前必须预习教科书
课前预习的好处是,通过预习可以发现难以理解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支听课,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的方法是把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文字、化学用语、图表、例题等)通读一遍,在不懂处作记号,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
2、听课与记笔记
上课时首先要注意听讲,在把教材重点难点内容都听懂的基础上,再把老师讲课的板书条文、重点问题的思考方法,分析思路等简单记下来。
有的学生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课后忙于对笔记,课上听得不真切;有学生在课堂上只听不记,课后复习没有依据,遗忘得快。
这两种听课方法效果都不好。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听化学课的方法是“耳勤、眼勤、脑勤、手勤”。
就是钻心用耳听老师的讲解,用眼仔细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看清楚实验现象和老师的实验技巧;用脑去思考、分析和判断。
3、及时向老师请教自已不懂的问题
有的学生事事习惯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学生却大脑懒惰,不去思考问题,也就提不出问题。
所以说经常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勤于脑的学生,总也不提问题的学生并不能说明学习好,既使各门课程考试成绩都比较好的学生,也不能说明他学得一点问题也没有了。
因为他在学习上没有发挥最大的潜力。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傲游、荡漾,都能成为多知多识的学者和大学问家!。
4、先看书复习再做作业
在做作业之前,要先复习课本和课堂笔记,把所学知识理解之后再做作业,切忌边作业边翻书,否则达不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硝酸铵是什么东西
一、化学“冰箱”
现代家庭离不开电冰箱,尤其在夏天,储存食物可以长期不腐败.但外出与郊游时,需要保鲜食品或致冷饮料就成了难题,本实验使用化学试剂制冷技术,可在夏季形成0-5℃低温小环境,食物一天不变味,饮料随时取用都凉爽可口.
实验目的
1.掌握简易化学致冷方法.
2.巩固硝酸铵溶解吸热性质.
实验原理
无机盐溶于水的过程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在水分子作用下破坏原有无机盐的离子晶格,使无机盐的组成离于进入水溶液,这个过程需吸热;然后离子与水分子化合形成水合离子,这个过程放热.无机盐溶解于水时总的热效应就由这两部分的综合效应来决定.硝酸铵等少数盐类溶解时吸热特别强烈,因而是常用的化学制冷剂.
实验用品
硝酸铵(NH4N03)(化肥或试剂)水保温瓶或保温饭盒10号铁丝量筒(100毫升)台秤烧杯(200毫升)。
实验操作
1.将硝酸铵在台秤上称出几份,每份120克,分别装入小塑料袋,封口携带备用.
2.用10号铁丝弯成一铁丝支架,以备放置待保鲜致冷的食品.
3.使用时先用烧杯盛100毫升水,然后将硝酸铵全部—次倒入烧杯中,不要搅拌.
4.将上述烧杯放入保温瓶底部,把铁支架架在其上方,最后将饮料、食品等放在铁架上,盖好保温瓶盖,连续约5个小时瓶内可保持在5℃以下.
5.使用后硝酸铵水溶液可以再生.方法是将硝酸铵水溶液加热浓缩或在野外敞口晾晒,使水分蒸发,硝酸铵晶体析出后,可重复使用.
说明
也可以使用氯化铵等溶解时强吸热性物质作为制冷剂.
二、化学“冰袋”
夏季储存食品离不开冰箱,但是如果家中没有冰箱,怎么办?我们可以采取化学方法制造“冰袋”,以最简单、廉价、安全的方法,取得最低0℃的温度;外出旅游、郊游时,想致冷饮料和食品更是方便.还可应用于其他得简便制冷的场合.这种便携式“冰袋”最适宜制成商品,创造经济价值.
实验目的
掌握某些铵盐镕解于结晶水的吸热反应,制造冰袋.
实验原理
几种特殊的铵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
实验用品
硝酸铵(化肥)(NH4N03)结晶碳酸纳(Na2CO3·10H2O)聚氯乙烯薄膜小袋。
台秤研钵角匙卫生筷子封口机(或锯条与酒精灯)。
实验操作
1.称取合结晶水的碳酸钠30克,研细.
2.称取23克硝酸铵晶体并研细.
3.先将研细的碳酸钠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一双卫生筷子夹住塑料袋并用线绳将筷子两端绑住,将碳酸钠封在袋子下半部;然后将研细的硝酸铵装在袋子上半部,再用封口机(或烷热锯条)将塑料袋封闭.即成“冰袋”。
4.使用时,只要将卫生筷子取下,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可以立即产生低温,袋子最低温度可降至约0℃.将饮料瓶等用化学冰袋裹住降温,即可凉爽可口.
说明
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