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amycin),也称游霉素(Pimaricin),是一种抗真菌素,具有广谱、双效的抗真菌作用。
它既可以抑制各种霉菌、酵母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
商品纳他霉素含有效成份50%。
它很少的量就能抑制致使食品腐败的所有霉菌和酵母菌。
纳他霉素对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因此它不影响酸奶、奶酪、生火腿、干香肠的自然成熟过程。
分子式
C33H47NO13
分子量
665.75
物理特性
纳他霉素近白色到奶黄色粉末,无臭无味。
晶体形式的纳他霉素十分稳定。
纳他霉素在水中和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低。
在室温下,1升纯水可溶大约50mg,低溶解度的纳他霉素很适合对食物的表面处理。
纳他霉素会留在食物表面,因此,它作用在多数霉菌和酵母菌生成的特殊地方,而不影响在一些食品中的发酵基本过程。
化学性质
从结构式可知,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物质,四烯基在抗霉菌和酵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四烯结构也使纳他霉素对氧化物和紫外线比较敏感。
微生物学特性
纳他霉素对于几乎所有的真菌类(霉菌和酵母菌)都有很强的抑制性,但对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无作用。
活性和稳定性
纳他霉素能否发挥其作用,是由使用浓度和在通常条件下其抗菌稳定性决定的。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是:酸度(pH值)、温度、光、氧化物、重金属。
用途
用含纳他霉素(Natamycin)的悬浮液直接添加(喷洒或浸泡)于干酪、制品、糕点、果汁、淹泡制品,有良好的抗霉效果。
储存条件
密封、避光、低于15℃条件下,保质期为二年。
使用卫生标准
1.美国FDA,§172.155,2000:用含200~300mg/kg的水溶液浸渍或喷雾于干酪切面。
2.GB2760-2007:干酪、糕点、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蛋黄酱、沙拉酱、果蔬汁(浆)。
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了人体可无条件接受每天摄入每公斤体重0.3mg的纳他霉素。
JECFA/EC也授权通过批准。
人体通常摄入量远远低于安全量以下,即使消费量很大的奶酪和香肠也如此。
我国卫生部批准使用。
参见GB2760-2007及2007、2008增补品种。
纳他霉素是什么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肉制品为典型的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延长产品保质期,防止产品腐败变质是添加剂重要的作用,还可抑制可能的肉毒杆菌等。
我国GB2760规定,单辛酸甘油酯肉灌肠类0.5g/kg;纳他霉素可用在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0.3g/kg;乳酸链球菌素在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0.5g/kg;山梨酸钾熟肉制品0.075g/kg,肉灌肠类1.5g/kg;双乙酸钠在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类3.0g/kg;脱氢乙酸及钠盐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0.5g/kg。
(2)抗氧化剂:肉制品的脂肪容易氧化,抗氧化剂的作用为防止油蛤败,即氧化,处延长货架期。
规定的合成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可在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使用0.2g/kg;二丁基羟基甲苯(BHT)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腌腊肉制品类0.2g/kg;没食子酸丙酯在腌腊肉制品0.1g/kg。
天然的抗氧化剂有:茶多酚腌腊肉制品类可用0.4g/kg,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g/kg,肉灌肠类0.3g/kg,发酵肉制品类0.3g/kg;甘草抗氧物在腌腊肉制品类0.2g/kg,酱卤肉制品类0.2g/kg,熏、烧、烤肉类0.2g/kg,油炸肉类0.2,西式火腿类0.2g/kg,肉灌肠类0.2g/kg,发酵肉制品类0.2g/kg;迷迭香提取在预制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膨化食品0.3g/kg;植酸及钠盐在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0.2g/kg;竹叶抗氧化物腌腊肉制品类、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0.5g/kg。
(3)品质改良剂:许多肉制品需添加品质改良剂来改进质地,使产品口感良好、结构紧密、切片平滑、富有弹性。
具有这种功能的添加剂有增稠剂、保水剂等。
我国规定的增稠剂有:刺云实胶在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10.0g/kg;决明胶在肉灌肠类中1.5g/kg,可得然胶在熟肉制品按需添加,沙蒿胶在预制肉制品、西式火腿类、肉灌肠类0.5g/kg;壳聚糖类肉灌肠类6.0g/kg;亚麻籽胶熟肉制品5.0g/kg;聚葡萄粮作为增稠剂、膨松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在肉灌肠类中按需添加;硬脂酰乳酸钠与钙肉灌肠2.0g/kg;硫酸钙作为稳定剂在腌腊肉制品5.0g/kg,肉灌肠类3.0g/kg。
肉制品的保水剂种类最广的是磷酸盐,包括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三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5.0g/kg(以磷酸根计)。
作为乳化剂蔗糖脂肪酸乳化剂肉及肉制品、熟肉制品1.5g/kg。
4)发色剂与色素:作用是改进产品色泽,根据其发色机理不同可分为发色剂、色素二大类。
发色剂常用有亚硝酸盐、硝酸钠等,规定硝酸钠和硝酸钾腌腊肉制品类、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0.5,以亚硝酸钠计残留低于30mg/kg;亚硝酸钠,亚硝酸钾可以用在腌腊肉制品类、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用时0.15,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mg/kg,肉罐头类0.15以亚硝酸钠计,残留低于50mg,西式火腿类0.15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低于70mg/kg。
许多研究还表明,抗坏血酸、异构抗坏血酸钠等亦具有发色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但2011版的标准中删除了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可用的色素有赤藓红及其铝色淀肉灌肠类、肉罐头0.015g/kg,红花黄腌腊肉制品类0.5g/kg,红曲米在腌腊肉制品类、熟肉制品(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花生衣红肉灌肠类0.4g/kg,焦糖色在调整肉制品中按需添加;辣椒橙熟肉制品按需添加,调理肉制品0.1g/kg,腌腊肉制品类和熟肉制品按需添加,胭脂虫红熟肉制品0.5g/kg;,胭脂树橙肉灌肠类0.025g/kg;诱惑红及其铝色淀西式火腿0.025g/kg,肉灌肠0.015g/kg,动物肠类0.05g/kg。
(5)调味剂和香精:肉制品还可用调味剂来改进口感,主要有甘氨酸,在预制肉制品和熟肉制品中3.0g/kg;甜味剂中的甘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在肉罐头中按需添加。
可用香精来增加香味和风味,主要是各种美拉德反应产物,有液体(又分为水质和油质两类)、膏体和粉体等。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增香剂,如酵母精、烟熏剂等。
(6)其它:另外,大量的工业化生产肉制品还可能采用各种酶来改进产品质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