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属于拉尼娜年,这一现象通常会导致冬季气温偏低。因此,对于东北三省而言,2022年冬季不太可能是暖冬,而是更倾向于冷冬。
2.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异常偏低的情况,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根据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的信息,自2010年7月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低,已达到拉尼娜事件的标准,并持续了5个月以上。
3.历史数据分析显示,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中国冬季风势增强,整体气候趋冷,尤其是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减少,阶段性极端低温事件更易发生。
4.在2021年至2022年这个拉尼娜年度,由于2021年是双拉尼娜年,即在2020-2021年的秋冬季已经出现过拉尼娜现象,2021年10月再次进入拉尼娜状态,并在冬季形成了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5.拉尼娜气象原理表明,2021-2022年冬季预计将是冷冬,主要原因是该年度为“拉尼娜年”。在拉尼娜年,南方冬季偏冷的概率通常高于北方,这可能导致极端寒冷事件的发生。
6.拉尼娜现象描述的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导致西部海平面升高约60厘米,海水温度上升,气压下降,从而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
与此同时,东部太平洋底层海水上升,使得东太平洋海水温度降低。
拉尼娜现象是冷冬吗
1.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容易导致我国出现冷冬热夏,以及"南旱北涝"的气候现象。
2.除了冷冬热夏,拉尼娜现象还会引起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长时间的持续低温以及多雨、雪天气。
3.所谓的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4.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其出现频率低于厄尔尼诺现象。
5.厄尔尼诺现象主要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并伴随全球性气候混乱。
6.拉尼娜现象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对我国乃至全球都产生重大影响。
7.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天气上容易出现冷冬热夏的现象。
8.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导致中国北方冷空气南下,南方冬天异常寒冷,即所谓的"冷冬"。
9.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我国北方地区易出现高温少雨,降水量减少,导致干旱;而长江以南地区则受暴雨影响,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即所谓的"南旱北涝"。
10.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后一年内通常会出现拉尼娜,有时持续时间长达两三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