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时14分4秒,月亮将开始进入地球的影子,正式进入初亏阶段。
紧接着,在晚上6时24分6秒,月亮将完全进入地球的阴影,即达到食既状态。
大约6时54分6秒,月亮将进入影子的最深处,这是月全食过程中的食甚时刻。
随后,在晚上7时24分5秒,月球将开始脱离地球的阴影,进入生光阶段。
晚上8时34分7秒,月亮将完全从地球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月食结束。
整个全食阶段,即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的时间持续了一个小时,从食既到生光。
这次月全食,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观测到,其中东北地区可以全程观测到月食,内蒙古中东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则可以看到初亏之后的月食过程。
除新疆西部和西藏西部之外,其他地区均可看到带食而出的月食景象。
新疆西部和西藏西部的观测者将能看到月全食结束后偏食的过程。
本次月全食的观测机会对中国天文爱好者而言十分重要,尤其对于东北地区的天文观测者来说,更是不容错过的一次天文奇观。观测时,建议选择视野开阔、光污染少的地方,并提前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月全食的观赏不仅需要适宜的天气条件,还需要适当的观测设备。天文望远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肉眼观测同样可以享受到月全食带来的美妙景象。
2024年日月食时间表
一般来说,每年全球会有两次日食和两次日月食,但有的年份可能没有这么多次。
日食通常是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较为罕见。
2012年发生了一次日环食,2015年和2016年各发生了一次日全食,2019年发生了一次日环食,2020年发生了一次日环食。
日食发生的要求是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这样,在阳光的照射下,月球的影子才能落到地球表面上,从而产生日食。
根据我国农历的编排原则,将月球位于这样的位置时的一天定为每月的初一。
因此,日食一定发生于农历每月初一。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但不是所有的朔日都会发生日食。
地球上某些区域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见到一次日全食。
这次日全食的带宽为230千米,长达3000千米,横贯西藏南部和长江流域。
全食阶段长达5至6分钟(最长的日全食阶段约为7分钟),且适逢江南盛夏的晴热天气,观测条件极好。
这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
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是与食限相联系的。
由于日、月食的发生必须同时兼具两个条件,并非所有朔、望都能发生,因此,一年中只有特定的一段时间,才能发生日、月食。
我们知道,日、月食发生的条件是,太阳和月球必须同时位于同一黄白交点(日食),或分居两个黄白交点(月食)或其附近。
比较起来,月球是频繁地(每月二次)经过黄白交点的,全年计24.5次;而太阳需隔半年才来到交点一次。
所以,当时是否发生日、月食,主要取决于太阳是否位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
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大体上,一年有两个食季,相隔约半年。
食季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食限的大小。
食限越大,食季就越长。
根据食限的大小和太阳周年运动的速度(平均每日59′),人们就能推算食季的约略日数。
例如,日偏食的最小食限是15.9°,那么,它的食季不会短于15.9°×2÷59′=32.2日。
这个长度已超过朔望月。
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月球必有一次来到交点。
所以,一年中必有二次日食发生。
碰巧的话,每个食季首尾各一次,这样,一年便有四次日食。
又如,月偏食的最大食限为11.9°,那么,它的食季长度不会超过11.9°×2÷59′=24.2日。
这个长度不足一个朔望月。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月球不一定来到交点。
所以,有的年份连一次月食也没有;即使有,每个食季也只能一次,碰巧一年可以有二次。
由于黄白交点每年向西退行约20°,一个交点年(也叫食年)只有346.2600日,比回归年短约19日。
因此,可能出现下列两种情形:第一,一年中有两个完整的食季和一个不完整的食季。
若第一个食季刚好在年初开始,除在年中遇到第三个食季外,在同年的十二月中旬,还可能迎来第三个食季。
在这种情形下,这一年有可能发生五次日食和二次月食。
第二种情形是,一年中有一个完整的食季(年中)和二个不完整的食季(年初和年终)。
在这种情形下,有可能发生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以前一种情形为例,假如第一个食季开始于1月1日,又恰逢合朔并且发生日食。
在以后的346日(一个食年)中,在最有利的情形下,二个食季有可能发生四次日食和二次月食。
第三个食季开始于12月12日前后,由于12个朔望月为354.36日,比食年约长8日,即要到12月20日前后,才能遇上第十三次合朔,有可能发生额外的、也是这一年最后的一次日食。
剩下的日期已不足半个朔望月,即使随之发生月食,也要等到第二年的一月上旬。
不过,这种情形十分罕见。
就全球而论,发生日食的次数比月食要多。
但就一地而言,见到月食的次数远多于日食。
这是因为,月食时见食地区广(夜半球各地均可见),而日食时,地球上只有狭窄地带可见。
据统计,一个特定地点来,平均每三、四年就能逢到一次月全食;但是日全食平均要几百年才能遇上一次。
所以,世上有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未曾遇见过日全食的景象。
以下是近年来一些日食的记录:
-2008年2月7日:环食,南极洲、太平洋。
-2008年8月1日:全食,加拿大、北冰洋、俄罗斯、中国
-2009年1月26日:环食,大西洋、印度洋、印度尼西亚
-2009年7月22日:全食,印度、中国、太平洋。
-2010年1月15日:环食,非洲、印度洋、缅甸、中国
-2010年7月12日:全食,太平洋、南美洲南部。
-2012年8月1日:环食,中国、日本、太平洋、美国
-2012年11月14日:全食,澳大利亚、太平洋。
-2013年5月10日:环食,澳大利亚、伊里安岛、太平洋。
-2013年11月3日:全环食,大西洋、非洲。
-2014年4月29日:环食,南极洲
-2015年3月20日:全食,大西洋、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冰洋。
-2016年3月9日:全食,印度尼西亚、太平洋。
-2016年9月1日:环食,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2017年2月26日:环食,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非洲南部。
-2017年8月22日:全食,太平洋、美国、大西洋。
-2019年7月3日:全食,太平洋、南美洲。
-2019年12月26日:环食,阿拉伯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太平洋。
-2020年6月21日:环食,非洲、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中国、太平洋。
-2020年12月15日:全食,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1年6月10日:环食,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俄罗斯。
-2021年12月4日:全食,大西洋、南极洲、太平洋。
-2023年4月20日:全环食,印度洋、伊里安岛、太平洋。
-2023年10月15日:环食,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北部、大西洋。
-2024年4月9日:全食,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4年10月3日:环食,太平洋、南美洲极南部、大西洋。
-2026年2月17日:环食,南极洲、印度洋。
-2026年8月13日:全食,北冰洋、格陵兰岛、大西洋、欧洲极西部。
-2027年2月6日:环食,太平洋、南美洲极南部、大西洋。
-2027年8月2日:全食,大西洋、非洲极北部、亚洲极西南部、印度洋。
-2028年1月26日:环食,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欧洲西部。
-2028年7月22日:全食,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