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述了编者多年在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领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
从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到故障机理和诊断方法,内容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它系统地介绍了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础理论,包括信号分类、描述、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工程信号分析等。
书中还重点讲解了常用传感器的选择、安装和设备状态监测体系的建立,以及振动诊断标准等实用技术。
章节详细,如第一章阐述了故障的概念与分类,以及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至第八章深入到具体技术细节,如旋转机械的振动检测、故障机理诊断等,包括转子不平衡、不对中、轴承故障等。
第九章和第十章则关注往复机械和齿轮的故障诊断,展示了故障的常见形式与识别方法。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则介绍了铁谱技术和红外技术在监测诊断中的应用,展示了现代非接触式诊断技术的威力。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设备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原理,国内外大型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以及企业如何开展设备状态监测的工作程序。
实用的故障诊断实例贯穿全书,为生产一线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实战参考。
附录部分汇总了常用的设备故障诊断标准,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工具和指导。
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构成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故障诊断步骤:
设备电气故障的一般诊断顺序为:症状分析----设备检查---故障部分的确定----线路检查-----更换或修理-----修后性能检查。
各环节注意事项:
1、症状分析,症状分析是对所有可能存在的有关故障原始状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的过程,在故障迹象受到干扰以前,对所有信息都应进行仔细分析。
2、设备检查,根据症状分析中得到的初步结论和疑问,对设备进行更详细的检查,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要注意这个阶段应尽量避免对设备做不必要的拆卸上,同时应防止引起更多的故障。
3、故障部位的确定,维修人员必须掌握全面掌握系统的控制原理和结构。如缺少系统的诊断资料,就需要维修人员正确地将整个设备或控制系统划分若干功能块,然后检查这些功能块的输入和输出是否正常。
4、线路检查和更换、修理,这两步是密切相关的,线路检查可以采用与故障部位确定相似的方法进行,首先找出有故障的组件或可更换的元件,然后进行有效的修理。
5、修理后性能检查,修理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进一步的检查,以证实故障确实已排除,设备能够运行良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