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是一种新型的氨基酸类高甜度甜味剂,是由L-天冬氨酸和L-苯丙氨酸组成的二肽化合物.而没有其他人造甜味剂的苦味,化学味或金属味.阿斯巴甜能增进水果的风味降低咖啡的苦味.阿斯巴甜能有效地降低热量,而且不会造成牙齿龋坏,具有与蛋白质相类似的代谢作用。
2004年4月6日,一份来自美国加州Sacramento的新报告指出,加州有3个法庭受理与代糖有关的诉讼案件。被诉讼者为生产代糖或在产品中以人工甜味(Aspartame)代糖的12家公司。
早在1970年,有关的科学家已试图向大众宣传代糖的有害作用,但1983年代糖还是被批准用於含有碳酸盐的饮料中。至今5000种食品,饮料及药品中均含有代糖。
代糖已被认为是一种神经毒素,它的商品名亦可为“Nutrasweet”“Equal”和“Spoonful”。在无糖饮料,无糖口香糖,Flintstone维生素,酸奶及儿童阿司匹林中,均可发现代糖。
从昏迷到死亡,已被纪录的与代糖有关的症状有92种。
因代糖损害神经系统,故这些症状主要与神经系统有关。
一些常见的与代糖有关的症状为头痛,记忆力衰退,癫痫,视力消失,昏迷及癌肿。
代糖更可使以下疾病加重或导致类似这些疾病的症状,比如:纤维性肌痛,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动症,糖尿病,老年性或早老性痴呆,慢性疲劳综合症和忧郁症。
研究已证明代糖能释放自由甲醇。
长期甲醇的毒性可影响脑中的多巴胺系统而导致上瘾。
甲醇又称木醇,占代糖的1/3,此物质己被划为严重的代谢性毒物和麻醉剂。
最近的新闻中,经常有关於世界级运动员和其它健康人仕在服用代糖后綷死的报导,其原因与代糖损害心脏的传导系统有关。
ii
喜欢甜食吗?喜欢!可是有一群专家实在很罗嗦,老是说甜食不好,会胖,会蛀牙,会…。
对糖尿病人来说,甜食更被严格控制。
拜科技进步之赐,市面上出现了「只让你吃甜,不让你吃糖」的人工甘味剂(代糖),为对甜食又爱又怕的人解了套。
目前被使用最得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代糖是阿斯巴甜,但是它的安全性也一如糖精等人工甘味剂被人质疑,真相倒底是如何呢?
其实阿斯巴甜并不是刻意研发的物质,和盘尼西林一样,它也是偶然被发现的。
它是由氨基酸(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及天门冬氨酸(Asparticacid))所构成,由於甜味接近蔗糖,甜度又有蔗糖的150~200倍,因此用量少,热量低,被广泛地运用在食品加工,也被作成糖包在市面上贩卖。
标榜低热量的可乐,以及防止蛀牙的口香糖,都是利用阿斯巴甜作为甜味剂,也成为糖尿病患与体重控制者的福音。
由於阿斯巴甜在体内被水解后除了释出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外,还会释出甲醇(甲醇是工业用酒精,也是假酒可能添加的原料,在体内会代谢成甲酸伤害人体),因此它的安全性曾受到质疑。
研究指出,由於阿斯巴甜的用量极低,极微量的甲醇摄取不至於危害人体。
另外,有人怀疑阿斯巴甜中的天门冬氨酸是否会造成脑部伤害、内分泌失调或肿瘤,事实上从一般饮食中会摄取到更多的天门冬氨酸(它也是蛋白质的一部份!)。
所以虽有质疑,但也因为阿斯巴甜的摄取量低,一般还是认为不会造成大害。
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对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许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五十毫克,欧洲则每公斤体重二十毫克,国内则尚未订定相关标准。
一罐易开罐(355ml)的低热量饮料约含180毫克阿斯巴甜,市售的阿斯巴甜糖包含量更低。
目前世界则有九十多国准许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物。
苯酮尿症患者(一种遗传疾病)对於苯丙氨酸的代谢能力较差,阿斯巴甜就不适用於苯酮尿症患者,国内的法规也规定,含阿斯巴甜的产品也应加注警语。
也有报告指出有少数人对阿斯巴甜不耐,有头痛、抽搐、恶心、过敏反应的症状,但案例不多。
阿斯巴甜最大的缺点是安定性低,易受酸碱及温度的破坏,只要一经加热,阿斯巴甜就会被分解,而丧失甜味,因此阿斯巴甜只适合添加於冷饮冰品中。
有的厂商则把阿斯巴甜及其他耐热的人工甘味剂(如醋磺内酯钾等)混合,使产品不会对温度这么敏感。
阿斯巴甜等代糖适合用於需限制甜食却又无法忘情甜食的人,但还是建议应控制摄取,虽然阿斯巴甜的热量低,但市售的代糖包成分不只阿斯巴甜,也含有葡萄糖、糊精等具有热量的物质,所以需注意包装上的热量标示。
另一方面,虽然厂商以「减肥」作为产品宣传的诉求,但是多吃代糖还是无法减肥的,它只是取代蔗糖,让嗜食甜食的人减少热量摄取而已。
至於安全性嘛,只要懂得节制,就可以享受其利,而避免其害的。
iii
阿斯巴甜学名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俗称甜味素。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强烈甜味;其稀溶液的甜度约为蔗糖的18O倍。
其甜味与砂糖十分近似,并有清凉感,无苦味或金属味。
O.8%水溶液的pH值为4.5-6。
长时间加热或高温可致破坏。
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而失去甜味,低温时和pH值3-5时较稳定。
水中溶解度约为1%,乙醇中为0.26mg/100ml。
可作为非营养型甜味剂。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汽水、乳饮料、醋、咖啡饮料、咖喱中的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与蔗糖或其他甜味剂合用。
FAO/WHO(1984)规定:甜食0.3%,胶姆糖1.O%;饮料0.1%,早餐谷物O.5%,以及配制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患者的低糖类、低热量保健食品,用量视需要而定。
亦可作风味增强剂。
阿斯巴甜之所以引起争论,是因为它进入人体后能迅速代谢为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而被吸收,苯丙氨酸尿症患者不能食用,故需特别标明。
由于食物中阿斯巴甜的用量是毫克级,代谢所产苯丙氨酸的量也较低,一般不会对患者产生重大影响。
其实这个问题在八十年代提出后已基本弄清,所以在我国食品添加剂有关国家标准中并不禁止使用。
阿斯巴甜是一种什么甜味剂
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
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性的粉末。在日本以“アスパルテーム”名称销售。
因阿斯巴甜甜味高和热量低,主要添加于饮料、维他命含片或口香糖代替糖的使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减肥人士都以阿斯巴甜做为糖的代用品。但因高温会使其分解而失去甜味,所以阿斯巴甜不适合用于烹煮和热饮。
是一种天然功能性低聚糖,不致龋齿、甜味纯正、吸湿性低,没有发黏现象。
不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我国规定可用于糕点、饼干、面包、配制酒、雪糕、冰棍、饮料、糖果、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
阿斯巴甜的优点是如下:
(1)安全性明确,被所谓的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列为GRAS级(一般公认为安全的),为所有代糖中对人体安全研究最为彻底的产品,至今已有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6000多种产品中19年的成功使用经验。
(2)甜味纯正,具有和蔗糖极其近似的清爽甜味,无苦涩后味和金属味,是迄今开发成功的甜味最接近蔗糖的甜味剂。
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180倍,在应用中仅需少量就可达到希望的甜度,所以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阿斯巴甜替代糖,可显著降低热量并不会造成龋齿。
(3)与蔗糖或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有协同效应,如加2%~3%于糖精中,可明显掩盖糖精的不良口感。
(4)与香精混合,具有极佳的增效性,尤其是对酸性的柑桔、柠檬、柚子等,能使香味持久、减少芳香剂用量。
(5)蛋白质成分,可被人体自然吸收分解。
缺点
(1)对酸、碱的热稳定性较差,在强酸强碱中或在高温加热时易水解,生成苦味的苯丙氨酸或二嗦呱酮,不适宜制作温度>150℃的面包、饼干、蛋糕等焙烤食品和高酸食品。
(2)因为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不适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要求在标签上标明“苯丙酮尿患者不宜使用”的警示。
中国于1986年批准在食品中应用,常用于乳制品、糖果、巧克力、胶姆糖、餐桌甜味剂、保健食品、腌渍物和冷饮制品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