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虹吸效应是指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特大城市将周边的中小城市以及一些小城镇的优势资源吸引到自己身边。是自己的经济实力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铁通了之后,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强大吸引力会更加轻易将高铁沿线小城市的资金人才吸走,从而减缓这些地区的发展。
曾经滞留和阻隔人员流动的是空间,但高铁的便利,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会让人员加速流向经济更强、基础更好的城市。而伴随着人口流失的,还有财富流失。
高铁带来的还有较为积极的“扩散效应”、“乘数效应”以及“同城效应”。
1、扩散效应
高铁的开通运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快生产要素的转移,增加客运量。
2、乘数效应
得益于高铁的串联,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能起到相互学习和促进作用。并通过不断地循环、积累和放大强化这种作用,最终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3、同城效应
高铁的快速公交化,缩短了人们的出行耗时。
产生的同城效应能改变人们工作、生活、消费和休闲活动空间,从而推动城市功能在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之间的重新布局。
核心城市办公和商业的需求更加旺盛的同时,周边城市就会逐渐承接外溢的居住需求,让住宅产业得到良好发展。
人口虹吸效应是什么意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年来,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董事长的张有根,每年都要往苏北农村的几个重点扶贫点上跑几趟。
扶贫点上的老百姓过得咋样,时刻牵动着张有根的心。
帮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生产的红薯、西瓜、中药,建设乡镇综合体……2020年帮助岚山镇陈集村脱贫后,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又继续定点帮扶王集镇杨集村,并已累计帮助杨集村100多户农民摘掉了贫困帽子。
基于多年在农村扶贫的经验,张有根认为,乡村百姓富裕、乡村环境更美,才能叫共同富裕。而推进共同富裕,则必须破解民生领域的“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即优质资本、资源,总是向市场较为集中的城市和领域集中和转移,小城市、小城镇、边缘地区,只能在这场区域、城市博弈中衰败乃至退出。
对此,张有根建议,政府要加大调控力度,引导资本、资源向亟需领域、地区流动,实现资本、资源流向的区域、领域均衡,防止资本、资源流动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先投向乡村民生领域。
从财政预算抓起,将预算执行情况列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确保预算到位、执行到位。
此外,张有根认为,城乡最大的差距就是生活在小城市、小城镇、边缘地区的人员就业不充分。
“我们可以尝试加大产业转移的力度,把发达地区的产业输入到相对落后的地方去。
”张有根说,比如积极推动苏南地区优质企业到苏北等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实体生产,吸纳当地人口再就业,为乡村百姓增收提供实质性帮助,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张有根建议构建多重激励政策。
政府职能部门应联合税务等相关部门,对民生领域投资向薄弱地区、薄弱环节投放的项目,给予适当的税费减免政策。
建立人才及技术激励政策,引导各项人才向乡村流动,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人员下乡、科研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
“推进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张有根说,希望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产业扶贫、政策引导等一揽子计划,让农民的钱袋子再鼓一点,城乡差距更小,让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