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力只在非惯性参考系里为了适应牛顿定律而假想出来的。
举个例子:假如你在一个大转盘上,在封闭的环境内,你是不是察觉不出你在转动。
(就比如地球在转,而你因为跟它一起转而察觉不出你在转动)即你相对这个转盘是静止的。
这个转盘就是个非惯性系。
在这个非惯性系里你是静止的(受力平衡)
但这时以外界(惯性系)来看,你是跟随转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即你是受到一个向心力(非平衡态)。
所以为了解释在非惯性系里的平衡(为了符合牛顿定律),就要假设一个力来抵消向心力达到平衡。
而这个力就是离心力。
只“存在”于非惯性系里。属于惯性力。
惯性力:例如一个悬浮的气球(不考虑其他因素)在一辆从静止开始加速前进的火车内,气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意味着地面上的人看气球仍是静止的,可在车上的人看来气球是向后运动的,而且是加速向后运动,好像有个力作用于气球使其加速后移。
这就是惯性力。
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相对于地面),那么气球相对于火车的加速度就为-a。所以惯性力F=-ma。
本质上来说惯性力是由于惯性系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而产生的,即两个参考系的相对运动而得出的不同的结论,就是说没有施力物体,惯性力是个虚拟的力。
既然向心力的公式为F=vωm那么相对的离心力公式为F'=-vωm方向背向圆心。
严格来说,而地球(由于自转)是个特大非惯性系,地球上得所有物体都会受到离心力作用,。
而地球又是个空间物体,那么离心力在水平方向上的一个分力就是地转偏向力。
离心力是什么意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过什么
1、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
据称,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至15%,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2、同时,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陆运输,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铁轨的限制(长征二号系列由于受到铁路运输的限制,其组件的最大直径只能限制在3.5米)。
3、另外,从海南岛发射的火箭,其发射方向1000公里范围内是茫茫大海,因此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
第一张名片,西昌是著名的太阳城。
全年无雨日多达250余天,全年日照数多达2400小时,比同纬度以东任何地方都多。
正是看中西昌优越的光热资源优势,全国最大的聚光光伏太阳能电站已于2007年6月在西昌开建。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全年无雨日多达250余天,阳光充足)。
第二张名片,西昌是著名的月亮城。
当夜幕渐渐降临,一轮硕大的明月便会挂在低低的夜空,洒下万顷银辉。
全国各地虽然都能看到月球,但惟有西昌月更大、更圆、更明亮、更富有诗情画意。
这与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天空没有受到污染,大气浮悬物少,空气透明度高有密切关系。
古人云:"清风雅雨建昌月",说的是南丝路上三个重镇:清溪关(位于石棉)风大,雅安城雨多,西昌城月明,所以西昌又唤作月城。
西昌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可以在月光下看报纸。
(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天空没有受到污染,大气浮悬物少,空气透明度高)。
第三张名片,西昌是著名的航天城。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
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过48颗。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第49次成功发射。
中国有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为何选在西昌发射"嫦娥一号"?这和这里的条件有关。
首先是纬度低。
西昌处在北纬28.2度,平均海拔1500米。
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越有利于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也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
同时,这里气候适宜,气象条件好,交通和通信条件相对也较理想。
(。
。
。
。
。
。
)。
第四张名片,西昌是有名的小春城。
凡是来过西昌的人,莫不为四季如春的气候赞叹不止。
严冬时节,北国大地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西昌却艳阳高照,风和日丽,山青水秀,温暖如春。
盛夏时节,大江南北酷暑难当;西昌又是天朗气清,凉爽宜人,成了避暑的好地方。
西昌民间谚语说:“四季无寒暑,遇雨变秋凉。
”这样的夸张并不过分,冬穿短裙夏穿夹衣,人们并不惊奇。
据气象部门多年的测定,西昌年平均气温为17°,比昆明市的年均气温14.7°还高。
所以在西昌还流传着一句民谣:“到了西昌,不想家乡;想起家乡,没有衣裳。
”说的是在西昌可衣着简单,冬季不须穿棉着皮,即便在隆冬腊月,也只需一件毛衣即可抵御“轻寒”了。
南来北往的客人,一到西昌便留恋这里宜人的气候,再也不想回家乡了。
即令是思亲情切,想回家乡,首先就愁衣衫单薄,无御寒之衣了。
(又跟季节有关系了)。
以上全是拷贝来的,浓缩一下可以作为答案,不过既然是考地理,就要把原理加进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