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的读音和意思如下:
笏,汉语二级字,读作笏(hù),中国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名〉
1.(形声。从竹,勿声。本义:中国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2.手板
3.笏板。中国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荐笏言于卿士。——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曳笏却立。
持一象笏至。——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4.又如:笏击(用笏板扑击);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5.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
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红楼梦》。
6.[量词]金银的计算单位。铸金银成笏形,一枚为一笏。
众情危惧,共请主人,愿以白金十笏赎之。——五代·刘崇远《金华子杂编》。
7.指成锭的东西
[魏]禧乃检箧中,得笔二管、墨一笏赠之。——清·温睿临《南疆逸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