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肌肉病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类固醇肌病的发生。
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糖皮质激素可以正向或者负向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如加快蛋白降解和减慢蛋白合成等相关效应。
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的实验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从对骨骼肌能量代谢、氨基酸平衡、蛋白质代谢和成肌等方面的干扰而破坏骨骼肌细胞的内稳态,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引起类固醇肌病的机制。
激活MAPKs信号途径或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途径可能抑制糖皮质激素的信号转导。
使肌肉收缩成分(如肌凝蛋白、收缩蛋白)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失衡,导致临床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类固醇可以抑制RNA的合成,降低蛋白质的翻译效率从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
类固醇还可以通过泛素蛋白酶系统和碱性肌原纤维,蛋白酶促进肌肉收缩蛋白的分解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亢进的直接后果是肌原纤维的结构改变功能下降,类固醇肌病的发生与类固醇的剂量和治疗时间无肯定关系,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如果突然增加剂量可能导致发生类固醇肌病,也有人认为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越容易出现类固醇肌病。
此外含氟的类固醇制剂可能更容易引起类固醇肌病。
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哪些
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可分为三个部分: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激素分为三类: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球状带细胞分泌生理盐水皮质类固醇,主要是醛固酮,束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网状带细胞主要分泌脱氢雄酮、雌二醇等性激素,也可分泌少量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基本结构为环戊烷多酚。糖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是含有21个碳原子的类固醇,雄激素含有19个碳原子,雌激素含有18个碳原子。
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1、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尤其是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及早使用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2、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以引起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肥胖,痤疮,水钠潴留,月经紊乱以及胃溃疡等,遵医嘱停有激素一段时间后副作用可以慢慢消失,所以用户不能私自减量,以免加重病情。
3、外用激素禁忌部位面部,乳房,腹股沟区,腋窝,会阴等部位,其中面部,会阴部皮肤是人体最薄,血液循环丰富的部位,激素的靶器官多,受激素损伤大,副作用多,而腹股沟,腋窝,乳房等部位出汗多,潮湿,外用激素制剂容易吸收容易引起皮肤萎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