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焦炉~82°C的荒煤气,与焦油和氨水沿吸煤气管道至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后荒煤气由上部出来,进入横管初冷器分两段冷却。
上段用32°C循环水,下段用16°C制冷水将煤气冷却至21~22°C。
由横管初冷器下部排出的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除掉煤气中夹带的焦油,再由煤气鼓风机压送至脱硫工段。
为了保证初冷器冷却效果,在上段中部、下段连续喷洒焦油、氨水混合液,在其顶部用热氨水定期冲洗,以清除管壁上的焦油、萘等杂质。
初冷器上、中段排出的冷凝液经水封槽流入上段冷凝液槽,用泵将其送入初冷器中段循环喷洒,多余部分送吸煤气管道。
初冷器下段排出的冷凝液经水封槽流入下段冷凝液槽,加兑一定量焦油和氨水后,用泵将其送入初冷器下段顶部循环喷洒,多余部分流入上段冷凝液槽。
由气液分离器分离下来的焦油和氨水首先进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在此进行氨水、焦油和焦油渣的分离。
上部的氨水流入循环氨水中间槽,再由循环氨水泵送至焦炉集气管循环喷洒冷却煤气,剩余氨水送入除焦油器,除焦油后自流入剩余氨水槽,再用剩余氨水泵送至剩余氨水蒸氨装置。
澄清槽下部的焦油靠静压流入焦油分离器,进一步除去焦油中的焦油渣后自流入焦油中间槽,用焦油中间泵抽送至油库工段焦油贮槽。
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和焦油分离器底部沉降的焦油渣排至焦油渣车定期送往备煤。
焦化厂工艺流程及设备环保流程图
从专业技术上讲,碳化室里的煤气温度达到800度左右,必须经过桥管喷洒循环氨水使氨水进行汽化,从而使循环氨水在喷洒的过程中汽化吸收煤气的温度,使其从800度左右下降至80度左右,这是循环氨水的一大作用,它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在喷洒过程中将煤气中的焦油和一部分萘吸收变成氨水焦油混合液,进行回收。
流程是焦炉上升管桥管喷洒进入集气槽、焦油盒、集气管、气液分离器、机械化沉淀槽、循环氨水槽、循环氨水泵,再进入桥管喷洒。
炼焦过程中,从焦炉炭化室经上升管逸出的荒煤气温度为700℃左右,需要在桥管和集气管内用循环氨水喷洒,氨水吸收荒煤气显热部分蒸发进入煤气中,煤气放出大量显热被冷却至83℃左右,经过降温的荒煤气进入初冷器,通过冷冻水进行二次降温;而氨水则吸收大量热量部分蒸发进入煤气中,煤气和升温的氨气经集气管和气液分离器将煤气和氨气分离,再经过机械化澄清槽与焦油分离,得到83℃左右的氨水,氨水进入氨水槽,回收到的循环氨水余热用于供暖,其仅在冬季才有利用价值,而焦化企业通常是全年进行生产,因此对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利用率较低。
目前采用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将循环氨水的余热传递给供暖系统时,由于接触不够充分,往往影响换热效率,从而影响循环氨水的余热的利用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化厂用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循环氨水的余热对溴化锂制冷/热装置进行制冷或制热,实现循环氨水余热的最大利用率。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焦化厂用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对荒煤气一次降温的循环氨水降温装置和用于将循环氨水的余热进行回收的溴化锂制冷/热装置,溴化锂制冷/热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溴化锂溶液的液体发生器,循环氨水通过换热装置将余热传递给溴化锂制冷/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用于将循环氨水进行雾化的雾化器Ⅰ、与雾化器Ⅰ连接的用于对液体发生器进行喷淋循环氨水的喷洒头Ⅰ。
进一步,所述循环氨水降温装置包括用于荒煤气流经的上升管、桥管和集气管,集气管上连接有用于向荒煤气喷淋循环氨水进行降温的喷淋装置,集气管连接有用于分离氨气和荒煤气的气液分离器。
进一步,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用于将循环氨水进行雾化的雾化器II和与雾化器II连接的喷洒头II。
进一步,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用于喷洒循环氨水的喷嘴和用于调节喷嘴的喷射路程的喷洒调节机构。
进一步,所述喷洒调节机构包括螺旋滑槽、与螺旋滑槽两端连接的矩形滑槽和用于调节喷洒路程的变径装置,变径装置包括插接套筒、设置在插接套筒内的叶片和通过支撑杆与插接套筒连接的变径塞芯,插接套筒上还设有用于在螺旋滑槽和矩形滑槽内滑行的插接柱。
进一步,所述溴化锂制冷/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液体发生器连接的用于对水蒸气进行加压的压缩机、放置在室内的换热器Ⅰ、放置在室外的换热器II和用于改变压缩机中的水蒸气流动方向的电磁四通换向阀,换热器Ⅰ和换热器II之间设有节流设备,电磁四通换向阀通过气管Ⅰ连接有吸收器,吸收器与所述液体发生器连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