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少点好
俗话说,“食蔗高年乐,含饴稚子欢”。
甜蜜蜜的糖,人人爱吃。
吃甜食有补充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等功能,而且糖果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点心中适当加些糖可提高食欲。
但吃得过多,甚至嗜好成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最近美、英、日等国的科学家检测发现,各国人口死亡率竟与该国糖的消耗量成正比。
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各种死因后指示,嗜糖比嗜烟更可怕。
长期嗜食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要比正常食糖者缩短20年左右。
据英国和加拿大医学科学家研究证明,老年人的某些癌症竟与多食甜食有着不解之缘。
日本学者认为,糖是一种酸性食物,如果大量食用,会使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呈现中性或弱酸性环境,这样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削弱白细胞抗击外界病毒进攻的能力,加之钙量不足,均可成为致癌的诱发因素。
吃糖过多,糖在人体内表现为较强的有机酸,它促使胃酸增多,加重胃病患者的疼痛,造成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减低胃肠的蠕动,造成便秘。
吃糖过多,在肾脏中产生高浓度的草酸,草酸与钙产生化学作用,生成草酸钙沉淀,就是尿道结石和肾结石的成份。
据统计,结石患者多爱甜食。
经常吃糖可为口腔的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这些细菌和残糖在一起,能使牙齿、牙缝和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牙齿经常受酸性侵蚀,就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吃糖过多会影响视力。
因为糖在体内代谢需要维生素B2参与,而糖本身不含维生素B2,故吃糖过多会造成人体维生素B2缺乏。
体内维生素B2缺乏时,可使血液、神经或消化系统的组织内丙酮酸和乳酸等积蓄,从而抑制胆碱乙酰化酶,阻碍乙酰胆碱的合成,导致视神经传导障碍。
因此,过量吃糖易发生神经炎,尤其是球后神经炎,使视力下降。
此外,糖在体内与钙发生中和反应,致使体内钙大量消耗,钙元素的减少,又使眼球壁失去正常的弹性,眼球易伸长,引起轴性近视。
长期摄入糖量过多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的增加。
国外有人报告,正常人吃高糖膳食3周,血清中甘油三脂由原来的80mg,升高到173mg,增加一倍多。
国内调查也有类似情况。
由摄入过多糖类而引起的高脂血症,医学上称为“糖致高脂血症”。
西欧和美国等国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的发病率之所以高,与他们的高糖高脂饮食有关。
经常过多吃糖能使人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
每1克糖在体内经过氧化可产生16.5千焦耳热量,所以能代替一部分饭菜,以减少食量。
这样做,身体所需要的总热量虽然够了,但身体所需要的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就不够了,会引起营养失调,天长日久,就会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
有些学者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时,就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由于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甜食影响智商。
德国法兰克福的名医雷尔特博士研究发现,儿童多食糖果和甜食,必然会降低食欲,一日三餐大受影响,结果减少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吸取量。
他说,在儿童时期,脑是身体发育最旺盛的部分。
但如果缺少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就会使脑发育迟缓,智商不高。
因此,家长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吃糖果,以免影响脑部发育。
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那么究竟每人每天吃多少才合适呢?近年来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一般情况下,以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在0.5g为宜。这样才有益健康,避免某些疾病。
有的病人不宜吃糖。
如风湿病(包括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为体内碱性物质贮备少是疼痛原因之一,如果再多吃糖,中和去一些碱,无形中加重了病情。
此外,感冒、肺炎和各种急性感染者也不宜吃糖。
龋齿、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最好是不吃或少吃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白糖也不宜“生吃”。
平时吃馒头、糍粑,不少人喜欢夹或蘸白糖吃,这种生吃白糖的方法很可能对健康不利。
因为白糖在生产、包装、运输、贮存过程中,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存放一年以上,颜色变黄后的白糖,极可能有螨虫生长。
如果吃了这种白糖,就会引起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甚至因吸收螨虫尸体分解物和分泌物过多而引起泌尿系统的无菌性炎症或全身性过敏反应。
所以,营养学家们指出,白糖不仅不宜存放过久,更不宜生吃。
只有在吃前加热到70℃,时间超过三分钟,才可杀死螨虫,破坏过敏原,免此后患。
食糖过多会导致体内哪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状
不是完全不能吃,是建议少吃,维持适度的量。
先来纠正一下吃糖的误区,很多认为孩子就应该一点糖都不要粘,这种想法太片面了。
首先孩子是可以吃糖的。
因为糖跟味蕾接触,甜味感觉会通过神经传到大脑,促使大脑释放多巴胺,孩子便感觉快乐,其实也跟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心理有关。
尤其是面对五颜六色的糖果包装、不同形状的食物、甜美的口味,宝宝总会有巨大的好奇心和诱惑力,吃起来自然会大饱口福,心情愉快。
同时甜食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对于身体的大脑、红细胞等组织、器官而言,糖类尤其是葡萄糖几乎是唯一的供能物质。如果缺乏,宝宝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低血糖症状。
但是吃糖绝对不是无限制的吃起来没完没了,孩子吃多的糖会对身体带来很多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易得龋齿
这个不用多说,很多人都明白。儿童吃糖后口腔中残留的糖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这也是近些年来孩子的牙齿健康问题增多的原因之一。
2、会出现厌食
孩子吃过多的甜食,往往造成消化不良,挑食,没食欲,造成营养跟不上,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尽量少吃甜食,可以每天给孩子适量的补充一些新鲜水果,让孩子对甜食慢慢的淡化。
3、降低营养素吸收
青少年经常食糖,特别是空腹食糖,会损害机体对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
4、影响智力
摄入过量的糖,机体加速糖的有氧氧化,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导致体内维生素B1供给不足,反过来又会影响糖的有氧氧化进行,从而使无氧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这些代谢产物如在脑组织中蓄积过多,就容易导致所谓的“甜食综合征”,儿童会出现情绪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5、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这种疾病并不是大人才会得的,小孩子也会得糖尿病,家长要多加注意。
孩子如果吃太多的甜食会增加胰腺的负担,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影响到代谢,就容易得小儿糖尿病。
尤其是家中大人得糖尿病的孩子,本身得糖尿病的几率就比较高,再不注意这一点,发病率就更高了。
6、儿童吃糖过多容易诱发近视
过多吃糖会使眼内组织的弹性降低,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含量减少,眼轴容易变长,若血糖的含量增加,便会影响眼房水及晶体内的渗透压改变,眼房水就会通过晶体囊渗入晶体内,导致晶状体变形,眼屈光度增加,形成近视。
7、引起肥胖
对于小孩的健康来说,饮食均衡永远都是排在首位的,不论是糖品,还是其他食物都要合理的饮食摄入。孩子吃糖多消化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它们的体内,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小胖子。
8、糖会使孩子皮肤变差,长痘痘
不管多大的人,糖吃太多,可能都会引发很多皮肤问题。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大量的加工食品和高糖食物,会导致胰岛素升高,导致炎症,引发湿疹,除了湿疹,还有痤疮。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如何控制孩子的吃糖呢,如何让孩子不仅能够补充身体的正常糖量还有有效的避免了糖带来的坏处。这就需要我们当父母的平时要用心了。
1、注意控制孩子每天摄入糖的总量
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妈妈们可能对30~40克的白糖没有什么概念,比如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
如果不加节制的话,儿童一天摄入的白糖很容易超过30~40克。
2、减少吃糖和甜食的次数
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吃糖和甜食的次数,比如下午吃了一个冰淇淋,晚上就不要再用蛋糕当饭后甜点,这样就可以减少吃糖的量。
3、少吃黏性食品
有的糖类食品黏性很大,能长时间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导致细菌聚集,因此应尽量少给孩子吃黏性大的甜食,餐间零食最好选择不含糖的食品,比如水果、酸奶、坚果等。
4、避免孩子喝过多的饮料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喝可乐,酸奶和果汁等饮料。然而家长可知道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子。
据统计,常见的果汁饮料含有百分之九的糖分,甚至雪碧、冰糖雪梨等香甜饮品含糖量竟达到百分之十一。倘若家长每天让孩子喝一瓶饮料相当于孩子摄入十块方糖。这样的数据是否吓你一跳呢?家长可要注意哦。
5、多吃新鲜水果代替糖
平时可以多给孩子吃新鲜水果,如果孩子不太喜欢空嘴吃,可以打成汁代替糖,这样既能补充糖分还不有损身体健康。
6、家长以身作则
很多孩子任性吃糖其实也是看着父母吃,有样学样再加上甜食能够刺激味蕾带来味觉享受,这时候父母就应该从自身出发,减少甜食。这样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饮食习惯后,孩子也就不记得甜食的诱惑。
为了孩子身心健康,世界很多权威机构开始强行发出了“限糖令”,对儿童青少年的摄糖量进行了严格限制。
可喜的是,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有了控糖的意识,我们不仅是为了减肥,更是为了健康。为了让孩子控制吃糖,父母先要身体力行,调整心态,不要纵容孩子,也不要纵容自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