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284——322年)出生在希腊北部邻近马其顿王国的斯丹季拉城。
祖辈从医,父亲尼各马可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家庭的传统使亚里士多德很早接触到医学和生物学知识,并且学会了归纳和比较的方法。
这对他以后开展学术研究起了重大影响。
父母去世后,十七岁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阿卡德米学园,随柏拉图学习、研究二十来年,曾被誉为“学园之心”。
在长期的熏陶下,柏拉图学说可能对他毫无影响。
就政治思想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法治主张和柏拉图的《法律篇》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师承”关系。
但是,在更多的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违忤师说的,本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信念,他在哲学上,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理念论,当然他自己也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在政治思想上,他抛弃柏拉图以抽象的概念为出发点的研究方法,不赞成“哲学王”的主张,抨击“共产公妻”的方案。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便离开阿卡德米学园,公元前343年,应聘当上十三岁的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
这期间,他为王子编写过《王制》和《拓殖》两篇论文,并收集了有关各城邦政制的大量资料。
不久,马其顿征服了希腊,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便返回故乡。
公元前335年,他又来到希腊,并在郊外创办了吕克昂学园。
在这里,除授课外,他致力于著书立说,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掀起反马其顿运动,亚里士多德因两代人同马其顿有牵连,恐遭灾祸,便在朋友协助下逃出雅典。
第二年因病去世。
亚里士多德留下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历史、逻辑、心理、语言、政治、法律、诗学、经济、教育以及物理、动物、天文等各个学科。集中反映其文学理论思想的主要是名著《诗学》。
亚里士多德的个人简介
亚里士多德,这位公元前384年至322年的伟大人物,以其卓越的智慧在古代希腊历史中独树一帜。
他出生于马其顿王国,父亲是一位医者,为他的学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18岁的他来到了雅典,开始了对柏拉图哲学的深入学习,成为柏拉图学院的学生长达10年。
在此期间,他不仅吸收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以助教的身份辅助导师,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底蕴。
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前往小亚细亚进行实地考察,利用那里的自然条件开始了他的生物学研究,为他的科学探索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的这一时期,也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到马其顿后,亚里士多德被任命为年轻王子,未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家庭教师,这一角色使他在教育和政治领域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在亚历山大去世后,由于雅典对外邦人的排斥,他选择回到母亲遗留的老屋避居。
尽管生活条件有所改变,他的学术热情并未消减,直至次年,他在这里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系哲学类图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本书从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学、精神哲学、文艺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一一阐释,以期让读者感悟亚里士多德的智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