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尼娜现象的定义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具体来说,当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时,就可以称之为拉尼娜。
2.拉尼娜现象的成因
拉尼娜的发生与赤道偏东信风的加强密切相关。
当偏东信风加强时,赤道洋流受信风推动,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导致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高温暖水堆积,成为全球水温最高的海域。
与此同时,赤道东太平洋表层较暖的海水向西输送后,深层较冷的海水便来补充,从而造成东太平洋海表水温偏低,引发拉尼娜现象。
3.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在近50年的观察中,拉尼娜发生的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其强度也比厄尔尼诺弱,但持续时间通常较长。
当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往往会有较多的降水。
相反,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则容易出现干旱。
4.拉尼娜对中国的影响
拉尼娜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夏季气温有明显影响。在拉尼娜年份,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的夏季气温倾向于偏高。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气温的变化对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有一定影响。
5.拉尼娜对我国华北汛期降水的影响
拉尼娜期间,我国华北汛期降水量容易偏多,其原因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有关。在拉尼娜年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这有利于形成华北汛期多雨的大气环流形势。
拉尼娜现象是指什么现象
1.拉尔尼娜现象,又称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2.拉尼娜现象是气象和海洋界的一个专业术语,源自西班牙语“laniña”,意为“小女孩”,与“圣婴”厄尔尼诺相对,也称作“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3.在拉尼娜现象中,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变得异常寒冷。
受东信风影响,热量和水汽被吹向太平洋西部,导致西部海平面上升,水温升高,气压下降,进而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
同时,东部底层海水上升,使东太平洋海水温度降低。
4.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称为沃尔克环流。
当沃尔克环流减弱时,海水无法被吹向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而当沃尔克环流异常强烈时,便产生拉尼娜现象。
通常,拉尼娜现象会紧随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有时甚至可能持续两到三年。
5.1988年至1989年、1998年至2001年都曾出现过强烈的拉尼娜现象,而1995年至1996年的拉尼娜现象相对较弱。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可能会逐渐减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