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是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包括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并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思想有:理论的科学,包括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实践的科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以及修饰学;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亚里士多德主张实在界就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有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与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但他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更丰富,他认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就是形式因,也就是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与形状。
第三种就是动力因,也就是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与作用。
第四种就是目的因,也就是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
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和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成现实的运动。
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成为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在他的研究、统计与思考之中。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巨大。
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就有47种。
他的科学著作,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总之,包括古希腊人已知的各个学科。
他的著作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前人的知识积累,二是助手们为他所作的调查和发现,三是他自己独立的见解。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集包括以下内容:
逻辑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以及《辩谬篇》;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以及《论生灭》;论动物:《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和《158城邦制》;论人:《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以及《论气息》;伦理学以及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和《政治学》;还有《修辞学》和《诗学》。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其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还统治过全欧洲。
亚里士多德的个人简介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λ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简介
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时,有三个连贯的人物我们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
尽管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观点与柏拉图有很多不同之处。
柏拉图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柏拉图相信我们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完美的“理念的世界”。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我们的感官而来的。
因此,其实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开创了之后的科学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到今天依然存在,它们大多是教科书式的文献,很多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学生的笔记。
在中世纪的早期,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没有被翻译。
但到了12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兴起,他的著作也被翻译成了各种欧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
这种哲学后来成为了早期近代哲学家例如伽利略和迪卡尔所批驳的对象。
[编辑]
生平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
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
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
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
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
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会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在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
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
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
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
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
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避难。
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
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
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编辑]
哲学观
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是第一个公开批评柏拉图的人。他特别反对的是柏拉图哲学中有关数学的部分。有人认为虽然亚里士多德熟知当时的数学,他却从来没有理解柏拉图的数学。
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相论也有批评。
虽然他同意一个事物的“形式”是恒古不变的,但他认为这个“形式”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在感受到实物后形成的概念。
因此他认为,“形式”其实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
他指出,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想法、观念都是透过我们的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
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有理性,正是有了理性,人才能将不同的感官印象区分开来。但是他同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