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对象:|学历:中专|专业代码:0707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研发工作,具有国际视野以及正确海洋观的高素质科技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接受海洋调查、海洋观测、数据分析和海洋科学问题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海洋科学特定专业领域的工作方法,具有在海洋科学特定专业领域开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研究科学问题和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和海洋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团结合作和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化系统知识;
3.掌握海洋调查、观测和分析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开展海洋科学特定领域工作的一般方法和专门技术;
4.具有从事海洋常规调查研究和从事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工作的基本能力;
5.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重大学术问题、前沿学术成果和国际学术研究动向;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案,创造实验条件,利用观测、模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科学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7.熟悉国家海洋科学技术政策和海洋科学国际合作研究惯例,能够在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国际合作协议等有关政策、法规、条约的框架内参与国内外不同团队在不同海域的海洋调查和研究工作;
8.了解国际海洋法,熟悉国家有关海洋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管理模式。
主干学科:海洋科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
核心知识领域:海洋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学以及海洋管理等某一海洋科学特定领域核心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海洋学I(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流体力学I(64学时)、流体力学实验(48学时)、海洋调查I(72学时)、计算方法(64学时)、海洋调查实习(2周)、大气科学概论(64学时)、物理海洋学(80学时)、卫星海洋学(48学时)、海洋要素计算(64学时)、动力气象学(80学时)、近海海上调查(48学时)、海洋科学初探(32学时)、海洋一大气数据可视化(64学时)、海洋环流(48学时)、海洋内波(48学时)、风暴潮(32学时)、海浪(32学时)、潮汐(32学时)、极地海洋学(32学时)、海洋一大气相互作用(32学时)、物理海洋实验(48学时)。
示例二:海洋科学导论(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流体力学(I)(64学时)、海洋调查方法(64学时)、天气与气象基础(32学时)、物理海洋学(64学时)、海洋要素分析方法和预报(56学时)、海洋工程水文(32学时)、泥沙运动力学(32学时)、海洋环流(48学时)、计算流体力学(48学时)、计算数学(48学时)、近海与海洋工程(24学时)、海洋灾害及预报(32学时)、海岸动力学(32学时)、海域使用论证专题(32学时)。
示例三:海洋科学导论(56学时)、动物生物学(56学时)、植物生物学(40学时)、动物生理学(48学时)、动物组织学(32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细胞生物学(48学时)、遗传学(48学时)、分子生物学(48学时)、发育生物学(48学时)、海洋生态学(48学时)、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40学时)、海洋地质学(32学时)、海洋浮游生物学(32学时)、海洋底栖生物学(32学时)、海藻学(24学时)、海洋水文气象(32学时)、海洋资源学(32学时)、海洋环境学(32学时)、药用海洋生物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海洋学综合实习、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化实验与实习、科技创新类实验与实践活动、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海洋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化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生物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地质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管理系列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海洋科学导论》、《生物海洋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近海区域海洋学》、《流体力学》、《海洋环境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生物制药。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水产、地质类企业:海洋事务管理、水产养殖、地质勘查、海洋新技术;政府、事业类单位: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海水利用、海洋预报、海洋科研;其他海洋类企业:海洋制药、海洋采矿、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滨海旅游。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于海洋科学采取积极支持发展的政策,也大力发展海洋科学的教育,社会对海洋科学专业的高级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势,因此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当好。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集中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管理、海洋探测与监测仪器开发工作等等。
担任海洋科学家——研究有关海洋各种现象的演变规律;海洋预报员——提供海洋天气和海浪预报服务;海洋污染专家——研究海洋污染物运动和变化规律;海洋导航员——开展航海气象等导航职位。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国家对于海洋科学采取积极支持发展的政策,也大力发展海洋科学的教育。
如今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
当下来随着行业的发展,如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佳,特别是海洋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上运输、海洋油气开发和食品工业等部门吸收人才最多。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
因此,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
由于海洋本身的整体性、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而统一起来,使海洋科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海洋生物学专业全国排名大学最新
厦门大学在多个专业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声誉,其中海洋科学专业尤为突出,全国排名第二。
厦门大学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海洋科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该专业在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除了海洋科学专业,厦门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应用经济学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四。
该专业涵盖了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领域,培养了大批杰出的经济学者和实务人才。
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发挥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些专业之所以能在全国排名靠前,与厦门大学优秀的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密不可分。
学校拥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学者,他们不仅在教学上精心指导,还在科研上取得了卓越成果。
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学术平台。
厦门大学专业的特点:
1、海洋科学独具优势,充分利用厦门的地理优势。
2、经济学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全面人才。
3、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流的教授和学者团队。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国际化程度高,吸引全球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
6、科研实力强大,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7、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设施,支持学生深入研究。
8、课程设置广泛,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9、产学研结合紧密,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10、强调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