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用染发,不仅有可能使头发毛囊受伤、头发脱落,而且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由于永久性染发剂含有“偶氮染料”、芳香胺类化合物等成分,虽然国家对其含量制定了标准,并规定使用时必须严格按产品说明进行调配,不得任意增加浓度,然而,即使在允许标准范围内使用此类染发剂,仍有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如接触性皮炎、湿疹、鼻炎、哮喘等,造成头皮、面、颈皮肤红肿、丘疹、渗出、水疱、痒、皮肤破损等,有的可影响到胸背部甚至全身皮肤。
严重的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染发剂目前已经成为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有些染发剂中含有氧化物、氨、过硫酸铵等物质,可引起刺激性皮炎。
x0a“偶氮染料”能够造成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受损,引起细胞突变,也就是致癌性,对胎儿就是致畸性。
染发剂中含有的有害成分被皮肤吸收进入血液而至全身,头皮毛囊是毒素进入人体的最佳通道。
若长期使用染发剂,经过慢性积累,会导致膀胱癌、皮肤癌、淋巴系统肿瘤、乳腺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等。
染发剂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肝和肾代谢和排泄,所以长期的吸收必然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还会影响骨髓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染发剂中的大量酸、碱等物质能破坏头发的蛋白质链和氨基酸,所以染后的头发会变得干枯、失去光泽和弹性。
x0a虽然现代技术提高了,一些染发剂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例如铅、汞等降低了,但由于染发剂是一种成分非常复杂的化学制剂,不可能存在一种完全无害的染发剂,染发剂的三大危害———过敏、致癌、损伤肝肾是不容忽视的。
医学发现已经为染发敲响了警钟,可以说染发除了给人精神的安慰外,对身体只有危害而无一利。
因此,尽量不要染发。
如果要坚持染发,请注意以下几点,把染发的伤害降到最小。
x0a在染发前做过敏测试,确定没有过敏反应,才开始使用。
染发时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染发剂沾到头皮及其他部位皮肤上。
染发后对头皮多加冲洗,冲洗时切忌用力抓挠,以免头皮破损而中毒或感染。
若染发时皮肤感到瘙痒或疼痛,要立即停止并以清水冲洗干净。
染发后有异常感觉,应马上就医。
过硫酸铵是危化品吗为什么
今天凌晨,在天津塘沽发生了一起危险化学品爆炸的重大事故。最新数据,官方证实已有44人死亡,其中12人为消防员,同时还有多名消防员失联,伤亡数字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在对消防员们的英勇表达敬佩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发出了质疑:爆炸初期,为什么要让消防员冲进火场?就算要进去,就不能等等再上,躲开第二次爆炸吗?而救援指挥部后来决定暂停扑灭,等待救援方案确定,是不是说明之前让消防员上的决定错了?
就我看来,问题的答案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
进去干啥?
要判断当时的指挥员是否有决策失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
第一次爆炸、起火之后,消防员进入核心现场,可以做哪些事情?
首先,消防员进去是为了救人。
诚然,越是靠近爆炸点,伤者生还的几率就越小。
然而,对于那些躺在地上还在呻吟的伤者而言,哪怕只有一丝生还的希望,消防员也不能放弃救助的努力,毕竟,那是一条条人命啊。
事实上,对于现代医学而言,爆炸后的半小时内能否得到及时救治,预后是天壤之别,“时间就是生命”在此刻非常贴切。
其次,是为了查明火情,评估火灾进一步蔓延的风险,为指挥部制定灭火战术提供决策依据。
在这种重大的火灾、爆炸现场,往往涉及多个企业、多种危险品,想要弄清楚哪些地方已经着火、哪些即将燃烧、哪些暂时处于安全状况,就必须有第一手的资料。
也有人提出,那为什么不用航拍,或者无人机进去侦查呢?答案是情况很不允许,在那个浓烟蔽日、热浪翻滚的环境里,直升机在上升气流的影响下很不容易保持平衡,目视的效果也很不好,采集情报的能力大大下降。
而无人机就更别说了,飞行高度低、自身重量轻,只要下面一小股热气流吹一下就可能栽下去了。
最重要的,是为了灭火。这话听起来有点奇怪,消防员不就是为了灭火而存在么!但在实际的火灾中,特别是重大火灾时,灭火二字的意义更加复杂,还包括阻止过火面积的扩大、次生灾害的发生。
不妨来回顾下,发生在1993年的深圳“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
事故的起源,是清水河附近一个危险品仓库里,存放的过硫酸铵发生自燃。
16分钟后,大火引燃了附近的其他危险品,硝酸铵化肥引发了二次爆炸,多名消防员英勇牺牲;爆炸还引燃了附近堆放的近3000立方米的木地板和附近的山头,天地烧成一片血红……。
作为现场指挥,最容易想到的,或许是撤出所有的兄弟们,避免造成伤亡吧?
然而,火场附近的仓库存放着240吨双氧水,还有能装满二十多个车皮的液化气罐。
倘若不采取措施,这些危险品就会连锁反应式的发生燃烧、爆炸;而这么多的液化气一旦发生爆炸,不夸张的说,整个深圳的建设都会倒退多年。
关键时刻,近万名战士(包括从附近地区赶来支援的许多消防员与普通战士)临危受命,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顶着灼人的热浪,不知疲倦的传递着沉重的水泥袋,楞是在烈火与双氧水仓库之间建起了一道坚固的隔离墙。
同时,还有一些消防员用水枪不停的喷射储罐,降低其温度,避免殉爆。
最终,奋战一昼夜之后,烈火被扑灭了,深圳保住了。
反过来说,当时现场这些消防员们,有没有危险?答案是肯定的,一旦爆炸再发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捐躯。但如果他们真的撒手不管,或许历史都将被改写,也会有很多居民不幸罹难。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现场总指挥,你会作何选择?
能否避免?
还有一些网友质疑,如果消防员晚一些再进去,能否避免正好被二次爆炸波及?灭火的时机是否恰当?
事实上,这同样是目前的科学技术所没法完成的要求。
火灾的扩大是个动态的过程,受到风向、风力、附近存放的易燃物品、房屋结构等等因素的影响,即便现场指挥员已经知道了第一次爆炸点的附近有危险化学品,依然不可能准确预测到它们是否会被热浪所引爆,跟更不能预测殉爆何时会发生。
也可以说,当指挥员了解的火场情况越精确,判断就越有信心,但在起火后那么短的时间内,这些信息都无从谈起,又如何去判断?
更何况,此次牺牲的消防员中,有几位是刚刚把消防车停在起火点附近,就不幸遇到二次爆炸而罹难,这里就有一个安全距离的估计问题。
在二次爆炸发生后,当然可以说那里是不安全的,但爆炸之前,特别是相关情况不明的前提下,想要估计安全距离实在太难了。
倘若要求消防员们把车子停在几公里之外,再慢慢往里推进,火情不知道会蔓延成什么样子了。
最帅逆行
此外,还有一些网友提出,应该把消防员职业化,提高他们的专业训练水平和收入待遇,这恐怕也并不符合我国国情。
首先,所谓消防员职业化,大体就是把消防员变成政府雇员,则其收入水平大体会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持平,这对于提高部分消防员的收入,当然是有一定帮助的。
然而,消防员除了技能之外,更需要的是超过常人的强健体魄与反应速度,这对于其身体素质就有较高的要求。
无疑,义务兵式的轮换,能够保证消防员的平均年龄保持在最黄金的阶段;而职业消防员,在年龄超过40岁之后,体力的下降并不能为其经验的增加所弥补,这个时候要么消防能力整体下降,要么只好转业退休——干了20年消防员的人,你认为转业去做什么合适呢?
更重要的是,消防员注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业,无论装备水平、消防技术有多大提高,他们都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的生死考验,并不亚于战争时期的军人。
在这种时候,军事化的坚强组织,军人的坚定信念,才是这支队伍能够经得起考验,迎难而上、不畏生死的最好支撑。
当然,此次火灾之后,必须彻查事故,严惩有关事故责任人。然而,这并不是可以抹杀消防员的英勇的理由。火灾不是因他们而起,但他们却是为了亿万百姓的安危而英勇奋战,乃至壮烈牺牲的。
行文至此,不由想到了今天网上的一张漫画:世界上最帅的“逆行”。
本文作者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在危险品火灾面前,当企业的职工拼命往外撤离时,背着沉重的呼吸装具的消防员却步履坚定的朝着火场跑去。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居民区火灾、森林火灾甚至是洪水的救助之中。
正所谓“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推动着他们义无反顾朝着危险前进的,只有信念与勇气——警徽上的盾牌从来不是装饰,而是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庄严承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