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部日本电影《阿花的味增汤》感动了无数妈妈。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阿花的妈妈千惠,在怀孕期间就查出乳腺癌,生下阿花后千惠更是虚弱到连抱她的勇气也没有。
癌症随时都会夺走千惠的生命,千惠意识到:“该给女儿留下点什么,即便在以后没有她的日子里也能很好的生存”。为了让4岁的阿花在她离开人世之后能生活自理,千惠决定教会她做家务。
千惠从小事开始教阿花,刚开始教她如何洗自己的袜子。虽然女儿洗的两手通红,还把没有洗干净的袜子晾起来,但千惠一直笑着鼓励她。在千惠的悉心指导下,阿花又学会了叠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
就在阿花4岁生日那天,千惠送给了她一条围裙,看着自己所剩之日不多,千惠决定要教孩子学会做菜。
刚开始看着女儿用刀切豆腐把手上的皮都切破了,千惠很是心疼,但硬是忍住了,因为她知道如果女儿学会了做饭,至少在她离世之后,女儿不至于因为不会做饭饿死。
后来,阿花学会了洗菜、切水果,自己动手榨出不同口味的果汁,还学会了做糙米饭。
千惠最终还是走了,丈夫信吾丧妻之后也一度颓废,成天借酒消愁,整日无精打采。直到有一天外婆将阿花送了回来,信吾看着女儿想给她做顿饭,却不知道怎么下手。
只见女儿走进厨房,搬了个小板凳,把一整块豆腐放在手上,用刀慢慢切好,又流畅的准备好其他食材,一开火,做了一道美味的味增汤。
从那以后,丈夫信吾重新振作起来,每天努力上班工作,因为他知道虽然妻子已逝,但两人的女儿已经长大,能在他下班回来前给他做好饭菜,这让他感动不已,这是千惠留给自己最好的遗产——一个动手能力超强的女儿。
但很多家长担心的孩子动手能力不行,怎么可能让他们学做饭呢?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整理,怎么可能让他们做家务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存在,说到底,孩子的动手能力全是家长给的。
做父母的首先会给自己设限,自认为孩子不行,但看看阿花和千惠的故事,阿花并没有超能力,智商也没有高于别人,有的只是千惠要让女儿生活自理的决心和淳淳教导。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无限的潜力,作为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给他们成长的机会,这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前段时间李湘在微博上晒出一组女儿王诗龄插画的照片,并配文:会干家务活的小妞。照片中的王诗龄带着手套,一手拿剪刀,一手拿花,认真的修剪玫瑰花。
在网友纷纷为李湘和女儿点赞时,李湘也感叹,在女儿还是小宝宝的时候一直想给她最好的生活,于是生活中各个方面没让她动过手。
但后来却担心孩子动手能力差,对她日后的成长不利,还容易娇惯成公主病。所以,出于让女儿未来能健康成长,李湘开始重视起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
其实大家要知道,孩子动手能力差会给他日后带来很多困难。虽然所有家长都很重视孩子学习,不过动手能力差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这不仅体现在日常在学校生活中不爱主动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也不爱积极动手完成作业。另外,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会很弱,孩子自身会感受到不足,这会让孩子变的自卑,不合群。
而动手能力差的孩子思维更是比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差很多,手脑相连,手部动作不灵活也会影响大脑的思考。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
奥巴马曾在公开场合提到自己从小就十分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因为动手能力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太多了。
(1)思维更敏捷
动手的时候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还能运动到手指末梢神经,动手的同时大脑也在配套思考,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思维更敏捷。
(2)创造更力强
孩子在动手过程中经常会去探索,会去尝试和研究很多看起来不会的东西,这个过程能让他们的获取新知,是一个从探索到自主创造的过程。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会拥有很强的创造力。
(3)更有自信
在动手过程中孩子能完成很多事情,这另他们产生价值感和成就感。
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在日后的团队协作中也能表现更突出,并且会获得很多赞赏和认同,孩子的自信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4)更有责任心
喜欢动手的孩子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要尽量把它做好做完,无形中孩子的责任心就培养起来了。
因为知道自己动手能力强,很多事情他们都会主动去做去承担,也更有责任心。
1、多鼓励,少打击
《妈妈是超人3》节目中,4岁的嗯哼嚷嚷着要给妈妈做好喝的果汁,就直接把蓝莓和樱桃放在清水里泡着给霍思燕喝,霍思燕非但没有立刻指出他的错误,还陪着他一起“做果汁”。
即使这杯果汁没有一点味道,霍思燕还照样说:“好喝”。
要让孩子喜爱动手的第一步千万不能打击他,在孩子投入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立刻打击,那孩子马上会觉得自己发了错误退缩回去,让他再次尝试就不敢了。
所以,只要没有危险,就应该鼓励孩子多动手,即使他做的不够好,也要对他的表现进行肯定,树立他的积极性。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曾经网上有一个视频《日本学校的午餐》引来1300万次的点击观看。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钟,但日本孩子餐前餐后的行为规范真的让大家赞叹。
到了吃饭的时间,教室里所有的日本孩子开始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餐垫和餐具,每个人自己带上口罩、饭兜,自己打饭盛菜,吃完饭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喝完的牛奶盒拆开摊平,统一放到收集箱,自己还把餐具洗干净,擦干整理好,当天值日的同学会把午餐用具都清洗干净,运回厨房,然后开始各自打扫起来。
大部分网友留言除了对日本学生很守规矩外,更多的是人物他们的动手能力实在太强了。
这其中就可以看出,学校唯一做的就是让这些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期间没有任何老师的干预和帮助,在动手中,大家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情商都得到了成长。
3、创造动手条件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周末也被各种兴趣班填满,根本没时间去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其实家长可以为孩子主动创造动手的条件。
比如在吃饭前,可以让孩子帮助分发碗筷,吃完饭可以留下一堆碗筷,让孩子尝试清洗。
在孩子学习之余,可以给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比如彩色纸、剪刀、布料、积木等,让他自己组合自制玩具等,用这些动手操作来代替看动画片、电子产品,孩子的动手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了。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科学研究显示,指尖上的神经将外界的刺激传送给大脑,大脑再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以调整手部动作。
所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孩子天生热爱动手,只要家长善于引导,给予条件就能让孩子享受到动手的乐趣。
日式味噌汤的做法
日式味噌汤的做法
1.豆腐切小丁(油豆腐切条),嫩海带事先泡水10分钟,弃水沥干待用,葱花少许备用。
2.将适量的水中加入刨柴鱼片烧出鲜味后,滤去刨柴鱼,汤水留用。
3.将豆腐或者油豆腐放进柴鱼汤水里煮滚,随之加入嫩海带.尝试汤水的咸淡度,关火。
4.用二匙开水将适量味噌充分溶解后加入到汤中,搅拌均匀.撒葱花即可。
烹饪技巧
1、汤色本该是混浓的,但我拍照弄来弄去就开始有少许沉淀,无碍。
2、嫩海带与味噌的咸度根据不同牌子口味不同,所以一定要边试味边调整咸淡程度据说,日本人的长寿与经常食用味噌有关,这也侧面说明味噌营养丰富。
做味噌的主料是黄豆,但种类却繁多,按制法的不同,有米曲制成的“米味噌”、麦曲制成的“麦味噌”、豆曲制成的“豆味噌”等,其中米味噌的产量最多;按口味来分则有“辛口味噌”及“甘口味噌”;按颜色可分为“赤色味噌”及“淡色味噌”两大类。
我们想吃味噌需到大超市购买。
初次挑选可千万不要被琳琅满目的品种吓怕了,有选择是好事不是吗?一般来说颜色浅的味道要淡点,深颜色的自然味道浓点。
如果还是拿捏不准,就看包装好了,觉得哪个好看就买哪个。
本来烹调不就是靠想象和感觉吗。
味噌用法其实跟这边的豆瓣酱、大酱类似,可用作蒸鱼炖肉的调味料,不过我们的酱类极少用来作汤,而味噌汤却是日式汤品中不可或缺的,极具代表性。
味噌不耐久煮,所以煮汤时通常最后才加入味噌,略煮一下即可,以免味噌的香气流失;若用味噌炖煮食物,可分两次加入味噌,先将2/3的味噌融入煮汁中使食材入味,起锅前再加入其余的味噌提香。
作味噌汤其实很简单,买些豆腐海带鱼干,放入沸水中煮熟,最后加入味噌即可。
所以即使买了一大罐或一大袋味噌,也不怕要烦恼如何才能吃完了。
乌冬面,又叫Udon。日语写法为うどん,在日文汉字中写为“饂饨”,也可以称呼为乌龙面。
现行的日本农业规格(JAS)中,圆面的截面直径要在1.7毫米以上,角面的宽度在1.7毫米以上的作为“乌冬”,以下的则为“日式凉面”(宽度1.2~1.7毫米,厚度为1.0~2.0毫米),以此区分。
通常,用低粘性的面粉和中粘性的面粉加入若干的盐而制作,食用时多采用酱油制作的汤底。
盛在清淡的酱油鱼汤中热食,也可以随以大豆制成的调味品冷食。根据添加的装饰菜不同,面食也有所不同。野菜、天妇罗、海藻和生鸡蛋都是常用的添加物,但几乎没有使用过肉类。
做法:
1、选用日本传统清酒、酱油、日本味素、昆布、干鱼皮等为主料制成汤底,味道咸鲜适口。
2、选用自己喜爱的蔬菜、菇类,洗净后用沸水焯熟。
3、另起锅,将乌冬面放入沸水中煮约2-3分钟。不宜煮时间过长,否则乌冬面口感会变软,失去弹牙的滋味。
4、将乌冬面放入酱油汤底中。
5、面上摆放上各式菇类、绿叶蔬菜即可。
这个酱汤,一般要用日式高汤(用海带和特制的干鱼片熬的汤)来做底,没有这个高汤的话,可以用水加日式高汤调料(Dashi-no-moto,在超市卖调味品的货架有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