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一颗跳动的心脏,哪怕是我们已经休息了,心脏仍在跳动着,跳动的心脏会有一种规律,称之为心跳。
心跳来源于窦房结,正常的心跳在每分钟60到100次,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心律失常了。
那么心律失常吃什么药?心律失常的症状有哪些?
1、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现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即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2)Ⅱ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即钙拮抗药。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2+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2、心律失常症状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均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3、患者的护理
一般的护理:因为心律失常患者在受到精神或者生理的刺激时候,就非常容易发病,可备用一些心率律宁片,所以尽量要保证他们不会受到刺激。
因此充足的休息和稳定的精神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须的。
平时应该保证睡觉的时候尽量避免左侧卧,防止压迫心脏,这是心律失常的护理办法中最基础的。
饮食方面。前面提到心律失常患者不能够接受大刺激,所以日常饮食应当尽量避免过饱过饥,同时刺激性强的食物,如麻辣,酒精刺激,都应该尽量避免。
定期进行心律检查。
作为心律失常的护理办法中的一环,这虽然不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是可以保证患者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一个良好的认知。
患者在发现自己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心律过快过慢现象,就应该对当前的生活状态进行调整,以便于自己的心律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
心律失常吃什么药效果好得快
心律失常用药主要分两方面来讲,一个就是针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进行防治,另外一个就是针对心律失常本身,就是抗心律失常用药。
针对引起急性心律失常的原因,比如心律失常是心肌炎引起的,要休息好,另外用一些心肌营养的药;还有抗病毒的治疗,比如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比如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引起的,可能需要针对冠心病来进行治疗,用扩张冠脉的药物,或者冠脉堵塞很严重的,需要装支架,这也是针对冠心病的病因进行治疗;比如心律失常是因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可能就需要针对高血压来进行治疗,把血压给控制好。
这些都是针对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因。
针对心律失常本身来治疗,简单的说比如室性的心律失常,常用的药有慢心律、莫雷西嗪、倍他乐克,这些针对室性心律失常会比较有效,无论是室性早搏或者是室性心动过速。
如果是房性的心律失常,比如房性早搏或者是房速,像心律平或者可达龙、倍他乐克也会有效。
这就看心律失常是哪种类型,会选不同的药,应该要根据心电图,看看心律失常是哪一种类型的,房性的、室性的,连续的心律失常,还是偶发的心律失常。
还要结合心律失常有没有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比如偶尔几个早搏,但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来说可能也不会积极的治疗。
因为毕竟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本身也会有治心律失常的作用,所以要根据临床症状,心律失常的本身,还有基础疾病来综合的判断分析以后,才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