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_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亚里士多德著名的一句名言:求知是人的本能。
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
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
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
他对变法和改革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非到万不得已不宜改革。
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其影响力延伸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最终被牛顿物理学取代。
在动物科学方面,他的一些意见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准确的。
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里。
在形而上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神学思想在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传统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世纪,它继续影响着基督教神学,尤其是学术传统的天主教教会。
他的伦理学,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现代美德伦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
今天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仍然活跃在学术研究的各个方面。
虽然亚里士多德写了许多论文和优雅的对话(西塞罗描述他的文学风格为“金河”),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幸存了下来。
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
因为城邦不仅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们满足自身需求的产物。
因此他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
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
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
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
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并提出了分权学说。
他还是类型学大师,依据统治者人数多少和是否维护全体公民利益把城邦分为六大类。并论证了各种整体的演变,其演变是逐渐变坏,其原因则是那种综合的正义原则被破坏。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
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他的研究课题之一搜集各国的宪法,并依此进行比较研究。
阿拉伯人描绘的亚里士多德上课图
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
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rl]的学者也是如此。
他的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
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罗伊,将伊斯兰的传统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
最有影响的犹太教思想家迈蒙尼德,用理性主义解释犹太教义,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
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
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
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但是如果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显得有些极端。
例如,他赞同奴隶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认为这是自然界的安排(当然,这些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写照)。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今天看来依然非常先进,如:“贫穷是革命与罪孽之母”、“立法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忽视教育必然危及国本,”(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的思想显然是超前的,因为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公共教育。
)。
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习惯于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
亚里士多德人物素材
1.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轻的先着地。
但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后,得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公开作了落体实验,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使统治人们思想长达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
而应邀前来观看的一些著名学者却否认自己亲眼见到的一切,他们群起攻击伽利略。
1591年,伽利略被比萨解聘。
亚里士多德说的“铁球的轻重不同,落下的速度也不同”。伽利略公开在比萨斜塔上用一大一小两个铁球进行公开试验,得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
2.爱迪生小时候特别调皮乐观好玩并好奇。
在被学校开除后的一天,他看见一只母鸡在孵蛋,心想,鸡蛋怎么变成小鸡呢?母鸡能孵蛋我也能孵蛋?于是他就学着母鸡的样子,蹲在自制的鸡窝里孵蛋。
他的成功离不开?正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去探索未知世界地各种奥秘,给自己、人类的生活增添情趣。
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从小喜爱玩弄机械玩具。
有时把家里的钟拆下,看里面有什么“奥秘”,研究它们是怎样转动和报时的。
他从小喜爱理科,从对机械的兴趣入门。
最终成为我国第一位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设计并建造了外国人认为无法建造的京张铁路。
4.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察武功怎样产卵。
一连看了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了。
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察昆虫的活动,突然听到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他大吃一惊„„原来自己竟然被人当成了小偷!。
5.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鲁班也是充满了好奇心。他从爬山时遇到小树叶割伤腿受到启发,结果发明了人们广泛使用的锯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