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通常是一种资源,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原料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商品。
大宗商品大致分为三类:
1、能源:原油,天然气,橡胶等;
2、金属:稀有金属如金,银,铂等以及工业用金属如铜,铁,铝,锌等;
3、农副产品:大豆,玉米,棉花,咖啡。
由于大宗商品具有极大供给需求量,直接影响民生甚至国家收入,因此成为国际贸易及金融市场中一大重要部份。这类商品具有金融属性,它可以用来投资挣钱,规避风险等特征。
如何投资大宗商品?
通常有三种大宗商品的投资方式。
1、现货投资
找到卖家->存储现货->找到买家->卖掉现货->安排物。
流运输交付,但这一过程需承担持天存放费用。
2、期货
大宗商品可以设计为期货,期权作为金融工具来交易来规避价格风险。
3、购买大宗商品公司股票或基金
比如购买一家农产品公司的股票,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受益,在农产品下跌时受损,但如果公司不能满。
足投资者的预期目标,就算这个大示商品研格伞正在飙升,它的股价也会大幅下跌。
近年大宗商品走势如何?
自2020年YQ暴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持续扩大,22年以来,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度加息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减弱,大宗商品跌多涨少。
各界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未来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仍受多重因素影响,且大宗市场走势对经济的影响仍较为复杂。
据最新《2023年能源展望》报告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在2023回落,天然气,煤炭均将低于2022年平均价格。
专家称2023年大宗商品将上涨什么意思呀
2023年全年呈现“V”形走势。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当前物价低位运行是经济恢复期的正常表现。“低通胀是由于我国经济处于恢复期,5月我国PPI出现同比下降,更多反映了基数效应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管涛说。
“预计2023年CPI和PPI涨幅年内低点在二季度。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表示,2023年以来,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PPI降幅扩大,物价呈现低位运行态势,但价格总水平未出现普遍和持续性下降。
从结构看,鲜菜、汽柴油、燃油小汽车三项商品价格下降较多,拉低了整体CPI涨幅,而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据统计,4月,仅鲜菜、汽柴油、燃油小汽车三项合计就拉低了当月CPI涨幅约0.9个百分点。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分析认为,近期我国物价走低,归因为猪肉价格下跌、服务价格回升偏慢、大宗商品价格走弱等多种因素,预计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物价水平会整体抬升。
“我们预计,接下来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加之基数效应减弱,CPI和PPI涨幅将在三四季度逐步走高,全年物价呈现‘V’形走势。”王远鸿说。
消费持续恢复:
国家统计局2023年10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涨转平,环比上涨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国内物价保持平稳运行。
“9月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CPI环比继续上涨,但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同比由涨转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在我国CPI“篮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较高。主要受上年同期食品对比价格走高影响,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2023年中秋、国庆节前市场供应较为充足,9月份,食品价格涨幅略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
董莉娟分析,开学季叠加双节临近,鲜菜和鸡蛋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3%和3.2%;猪肉、鲜果、禽肉类等食品价格基本稳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