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生病住院,最常做的一项化验就是血常规。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是最简单且最重要的常规血液检查,故而取名血常规。
很多人一拿到化验单,看着报告单上20多个医学术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箭头上上下下的,有点懵,不知所谓。
今天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
下面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检验报告:
面对多达20余项的血常规,我们该关注什么呢?最重要的是3项: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
因为这3项分别反映了人体外周血中最主要的3种成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
白细胞是我们的战斗力
白细胞是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主要起免疫的作用,白细胞的变化提示体内免疫系统的变化(正常值3.5-9.5*10^9/L)。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提示我们体内可能有了炎症。
要具体判断究竟是什么感染引起的炎症,还得同时看3个主要的血象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比例。
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5类。
白细胞各种组分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例如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下占所有白细胞的50–70%。
红细胞反映的是我们的精气神
红细胞主要作用是给全身输送氧气,排除二氧化碳,但运送氧气的功能是由红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完成的(红细胞计数正常值3.8-5.1*10^12/L)。
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结合氧气,协助红细胞输送氧气。
反映在报告单上就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指标,分别从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这三个侧面进行考察,它们彼此相关,但是血红蛋白最常用。
血小板是我们的维修师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
它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正常值125-350*10^9/L)。
血小板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医生一般也是从生成不足、消耗过多、破坏增加等方面分析病因。
血液中的血小板过少时,就要注意是否患上造血系统疾病,或者脾脏功能亢进。
血小板的升高常常提示骨髓病变,或脾脏于近期被切除。
而血小板异常增多的人可能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
更细节的情况应通过反映血小板发育情况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率”来判断。
另外,做血常规时有时还会做一项指标-C反应蛋白(CRP),CRP是第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由肝脏合成的反映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正常情况下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
可通过C反应蛋白增高来判断炎症程度,考虑治疗方案。
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异常
通常在健康体检时也包括血常规化验检查,可见其重要性。那么血常规化验单你是否看得懂呢?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wbc,跟我一起来学习下吧。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wbc一、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
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
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
④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⑤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肾脏疾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如发现血红蛋白结果异常,应注意查看是否同时伴有白细胞数、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数目异常,必要时应做骨髓穿刺检查,因为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非常重要。
同时应听从血液科医师的指导,不可自作主张乱服药,以免延误诊治。
二、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
血液中的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化验单中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分类是指计算上述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
在不同的疾病状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变化。
医生会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的变化来判断病因。
正常成人WBC总数为(4.0~10)×109/L;分类百分比:中性粒细胞(Gran)占50%~70%,淋巴细胞(Lym)占20%~40%,单核细胞(Mono)占3%~8%,嗜酸性粒细胞0.5%~05%,嗜碱性粒细胞0~1%。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
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
②某些细菌、原虫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黑热病,以及严重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
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④某些药物及化学试剂及放射线影响,如磺胺药、氯霉素、抗肿瘤药、化妆品、不合格装修材料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
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叶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阑尾炎、白喉等。
②明显的白细胞升高应警惕白血病的可能。
③某些肿瘤可致白细胞升高。
④外伤或组织坏死,如大面积烧伤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淋巴细胞比例会相对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剥脱性皮炎、肠道寄生虫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应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有些生理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波动,如餐后、剧烈运动等,另外也可能出现仪器测量误差。因此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时不必过于惊慌,至少要复查一次,尽早到血液科就诊。
三、血小板计数(PLT)
PLT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
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见于血液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脾切除后、运动后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检验方法,报告单中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在看报告单时,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项,必须把各项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医生也会根据你的临床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的情况做进一步的诊疗处理。
血脂化验单要怎么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等6项。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代表甘油三酯: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l: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B。
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一般情况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酯: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
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
载脂蛋白A:<3.12mmol/L(120mg/dL)。
载脂蛋白B:69~99mg/dl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酯: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120mg/dL);载脂蛋白B:69~99mg/dl;当发现血脂化验单上的以上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首先应该检查一下血的样本是不是在空腹状态下采取的。
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取静脉血。
其次还应注意受试者的饮酒情况,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血浆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
再次,脂质和脂蛋白水平本身有较大的生物学波动,其中部分是由于季节变化、月经周期及伴发疾病等原因所导致。
总胆固醇:增高,常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
减少,常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
精彩推荐:
如何快速怀孕人工受精排卵试纸试管婴儿不孕不育男性备孕的技巧是什么清宫图准确率达99%吗备孕时怎样同房能生男孩射精快能生男孩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