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沃得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排228位。
江苏沃得集团现拥有资产总额50亿元,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员工超万人。
是拥有八个子公司,一个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
,现已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产品类型涉及工程机械、钣料加工机械、汽车零部件、农业机械、造纸环保机械、园林机械、房地产等,并在行业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2007年并购常松集团汽车零部件与装载机业务单元,重组宜工集团,高起点高投入进军工程机械领域。
沃得精机(中国)有限公司于2006年4月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成为镇江首家境外上市企业。
沃得集团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荣获“资信等级AAA级”,“镇江市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江苏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等称号。
2、江苏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排277位。
天工国际有限公司始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员工3200人,是中国特种工具钢、模具钢、钛材料及切削工具生产制造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天工是中国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2016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34位,位列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145位,在中国国内特殊钢重点生产企业中,天工名列民企榜首,并且已连续五年位列世界模具钢强企前三强,中国第一位。
天工已在世界高速工具钢、模具钢、切削工具等制造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三十五年的发展,天工已从矿业、特钢生产到工具制造一体化的科研、生产、销售体系,拥有世界领先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行业优势明显。
目前天工的高速钢、模具钢、切削工具、钛合金四大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高速列车及石油化工等行业和机械加工等不同领域,畅销欧美等世界近百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
公司在美国、印度、韩国、捷克、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国际销售分公司,目前已设立国际销售分公司11家,并将在墨西哥、泰国设立销售分公司,未来二年内,国际销售分公司将至少达20家。
3、大全集团有限公司排335位。
大全集团是电气、新能源、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先制造商,主要研发生产高低压成套电器设备、智能元器件、轨道交通设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及上网接入系统等。
大全集团在江苏扬中、南京、重庆万州、新疆石河子、湖北武汉拥有四个生产基地、三个研究院、32家制造企业,与德国西门子、美国伊顿、瑞士赛雪龙等国际公司设有多家合资企业,在美洲、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建立二十多家分支机构。
集团拥有近1万名员工。
4、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排366位。
创立于1978年的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之一、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大亚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拥有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家省级技术中心和两家博士后工作站。
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从高速丹阳出口驶出就是丹阳经济开发区,在那儿打听大亚科技的位置,无人不晓。“就在金陵西路,前面第二个十字路口向左转,一直开就到了,”当地人还特意加上这样的评价:“是个很大的木业工厂!”。
大亚科技在丹阳的名气,不是吹出来的。
记者在大亚科技财报里发现,丹阳的总厂有8000多名员工,到了当地才知道,原来,丹阳平均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人在大亚科技工作。
如今,陈兴康掌舵的大亚科技总资产已经达到78亿元,记者查阅大亚招股说明书,1998年大亚集团资产总额是7.8亿元,12年来,光是上市公司总资产就已经翻了10倍。
不过,对于这位木业首富、大亚科技董事长陈兴康的经历,一直就是个谜,很少有人知晓。
木业首富陈兴康并非出身建材世家,最早做的根本就是与木业不相干的事:铝箔。
大亚集团的前身是国营丹阳铝箔厂,甚至是国家烟草总公司定点的全国最大的卷烟配套材料生产基地。
不过,铝箔业的发展究竟空间有多大?这种加工行业,什么时候才会有自己的一个品牌?
这个时候,陈兴康有机会到了美国硅谷。
董秘宋立柱是公司的元老,早在1999年就从内蒙古来到大亚工作,一做就是11年,他回忆:“董事长当时看到高科技的力量,非常羡慕,也曾经想过转型,像华为一样做光网络通信。
”。
然而事实是,从外面挖一个科技人员过来,一年没有50万元以上根本留不住人,大亚究竟是否承受得起这种高投入?一度让陈兴康辗转反侧。
最终,他抵住了高科技泡沫的诱惑,因为陈兴康骨子里就是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这也注定大亚科技平稳的发展之路。
在陈兴康最终做出木材这个行业的选择过程中,一位叫翁少斌的合伙人起了很大作用。
从年报披露看,这位翁少斌目前是公司董事、总裁,1999年任亚洲创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2003年至今任圣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记者发现,翁少斌年薪高达120万元,与其他高管的年薪相差悬殊。
那么,他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典型的商人,这是熟悉翁少斌的人,对他的评价。
当记者向董秘宋立柱求证时,他介绍称:“翁总非常有生意头脑,每一项投资都是仔细考察。
”正是这位“在商言商”的翁总,为大亚科技与圣象地板谈判时,出钱出力,最终以低价将圣象股权全部收购,完美收官,也圆了陈兴康创造品牌的梦想。
回过头来看看大亚对圣象的收购,不得不佩服陈兴康找对了合伙人。
2002年8月,大亚科技与圣象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达成一致,由大亚科技出资9000万元,控股圣象集团60%股权。
2009年4月30日大亚科技以4.05亿元的代价拿下剩下40%股权。
而且,拿到圣象品牌价值只花了1.8亿元,现在的圣象品牌价值已达数十亿元。
即便已经做成木业王国,但是,大亚科技高管们眼中的陈兴康依然“朴素、激情”。
“他非常简朴,路演时我们给他买套新衣服,他都舍不得。
”董秘宋立柱告诉记者。
让公司高管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董事长每次下班从办公室出门,都会站在窗口向对面望一望,这时候,他常常脸上挂着难得见到的微笑。对面,是他新设立的很多厂区,有做门的,有做实木地板的,有物流公司等等。
宋立柱揭秘:“实业家最大的梦想,就是看到自己的公司不断发展,他们最高兴的不是资本市场的炒作,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
大亚科技的码头边,船队往来频繁,这个京杭大运河,至今还在为大亚忙碌着。
“我们从淮安给公司运材料过来,三天时间,运来150万吨,给他们做板材。
”船队队长告诉记者:“每年三四月份以及八九月份都是非常忙碌的时候,大亚生产量大,需要的材料多。
”。
“其实,这也是我们不分红的原因,”宋立柱告诉记者:“我们不得不用大量的现金采购这些木材,你看到的这一切,都是最真实的解释。”。
<!--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