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微镜的光路图为:
2、望远镜的光路图有两种
(1)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
(2)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
1、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
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成倒立。
2、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1)开普勒式望远镜
开普勒式望远镜是指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也是凸透镜的是一种折射式望远镜。
两凸透镜之间左侧为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
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
(2)伽利略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是指物镜是凸透镜,而目镜是凹透镜的望远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
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由列文虎克研制成功以后,给人类打开了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也是这台显微镜第一次发现了血液里的细胞以及土壤中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也是标志着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显微镜的用途有哪些?
显微镜的使用有多种用途。
常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微观粒子的观察。
特别是:材料成分分析;分子、中子、原子等的分析;细胞、基因、细菌、病毒等的分析;电子设备检测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工具的不断进步,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加之原材料性能的提高,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创新,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改进,数据处理速度加快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两个镜头组成,一个是物镜,另一个是目镜。光学显微镜使用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是有限的,由于这个限制,光学显微镜可以将物体的图像放大2000倍,所以光学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生物细胞。
显微镜的发展。
经过历代科学家的艰苦探索,到了十八世纪,显微镜进行了多次改进,其放大倍率、分辨率等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越来越普遍,显微镜开始作为一种商品。
19世纪,显微镜观察精细结构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1886年,才生产出带有复消色差油镜的现代光学显微镜,达到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
这导致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快速发展。
显微镜已经发展了数百年,从早期的光学显微镜到今天的电子显微镜。
现在电子显微镜也取代了光学显微镜,依靠强大的放大倍率,电子显微镜往往成为生物学领域,尤其是结构生物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主角。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显微镜的局限性会逐渐缩小,使用范围会越来越大,探索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