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分为哪两种
骆驼分为哪两种,一提到沙漠,我们难免就会联想到骆驼,骆驼在沙漠中可以说是必备的一种“交通工具”了,而骆驼在我们看来主要分为两种。为大家分享骆驼分为哪两种。
骆驼分为哪两种1
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
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
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
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
人们只能骑着骆驼横穿沙漠,所以骆驼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
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
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有双重眼睑(jiǎn)和浓密的长睫(jié)毛,可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骆驼的鼻翼还能自由关闭。
这些“装备”使骆驼一点也不怕风沙。
沙地软软的,人脚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样的脚掌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会陷入沙中。
骆驼是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两种大型反刍哺乳动物的统称,分单峰驼和双峰驼。
单峰驼只有一个驼峰,双峰驼又称大夏驼,有两个驼峰。
骆驼四肢长,足柔软、宽大,适于在沙上或雪上行走。
胸部及膝部有角质垫,跪卧时用以支撑身体。
奔跑时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步态,同侧的前后肢同时移动。
具有两排睫毛以保护眼睛,耳孔有毛;鼻孔能闭合,视觉和嗅觉敏锐,这些均有助于适应多风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环境。
经过训练和管理恰当的骆驼性情驯顺,但也容易发怒,尤其在发情期。
发怒时口喷唾液,并会咬人、踢人,十分危险。
骆驼原产于北美,约在4000千万年前左右。
后来其分布范围扩大到南美和亚洲,而在其产地则消失了。
传统上骆驼被用作重要的驮畜。
虽然双峰驼行进速度仅为每小时3至5公里,但能长时间地背负重物,每日可行50公里。
单峰驼腿更长些,人骑坐时能保持每小时13到16公里的速度达18个小时。
骆驼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为生,能吃其他动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叶和干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们也乐意取食。
食物丰富时,骆驼将脂肪储存在驼峰里,条件恶劣时,即利用这种储备。
驼峰内的脂肪不仅用作营养来源,脂肪氧化又可产生水分。
因此骆驼能不食不饮数日,据记载,骆驼曾17天不饮水仍存活下来。
骆驼体内水分丢失缓慢,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无不利影响。
骆驼能一口气喝下100升水,并在数分钟内恢复丢失的体重。
因为骆驼的这些特性,人们称它们是沙漠之舟。冬季,骆驼生长出蓬松的粗毛,到春天粗毛脱落,身体几乎裸露,直到新毛开始生长。雌骆驼每产一仔,哺乳期一年。骆驼的寿命为30至40年。
骆驼分为哪两种2
骆驼的特点
1、身体高大,脖子很长:可以看的很远。
2、嗅觉灵敏:可以找到水。
3、鼻孔能紧闭:防风沙。
4、腿上有胼胝:不会烫伤。
5、脚掌又宽又厚,脚趾分开:不会陷进沙子里。
6、有驼峰:用驼峰里的'脂肪维持生命。
7、厚厚的皮毛:抵御风沙的侵蚀。
拓展资料:
骆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动物,只有两种。
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有许多国家有倚赖骆驼为生的骆驼牧民,甚至有骆驼骑兵。
单峰骆驼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亚洲、印度等热带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带的牧民以骆驼奶甚至骆驼血作为食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400万头,全部都是家畜。
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
骆驼分为哪两种3
我国的野生骆驼
骆驼分为单峰驼和双峰驼,这两种野生骆驼的分布地区本身就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才导致了它们的驼峰数量不同。
到目前为止,骆驼的进化史还是缺几个过渡时期的化石,因此,骆驼的进化树目前还不完整。
从已发现的化石看,骆驼最早出现在距今约3500万年前,那个时候它还不叫骆驼,而是叫先兽。
先兽只有1米左右的体长且背部没有隆起。
之后,先兽不断的演化,先后经历了古骆驼、拟驼。到了拟驼,时间已经来到了距今约300万年,此时的拟驼的背部已经开始隆起。(下图为拟驼复原图)。
从先兽到拟驼,骆驼的祖先们一直生活在北美大陆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的拟驼开始了迁。
它们的迁徙路线是从北美到亚洲,再到中东和非洲地区。
由于当时其他大陆上的食草动物已经占据了主要的生态位,所以去到其他大陆的拟驼选择了竞争性较差的荒漠边缘。
其中在中东地区生存的骆驼演化出了单峰驼,而生活在非洲、亚洲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演化成了双峰驼。
从两种野生骆驼的分布看,目前除了澳大利亚有再次返野的单峰驼外,其他地区的野生单峰驼已经灭绝,而野生双峰驼的生存现状也不乐观,根据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野生双峰驼的数量已经不足800头,属于极危动物,仅在我国的西北和蒙古地区有少量分布。
因此,在我国分布的野生骆驼只有栖息在大西北地区的双峰驼(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
我国人工饲养下的骆驼
在世界范围内,骆驼依然是许多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常见的家畜之一,其总数量超过了2000万头,其中单峰驼和双峰驼的比例约为10:1。
这是因为人工饲养下的骆驼主要用作产乳,而单峰驼的产乳量要远高于双峰驼(比例约为15:1)。
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没有单峰驼的分布,所以即使在人工饲养下,我们依然也只有双峰驼。
从生物学分类的角度看,双峰驼只有两个亚种:野生双峰驼和家养双峰驼。
但是,不同地区的双峰驼拥有了地理性的意义,因此,家养的双峰驼根据地区不同又分为5个不同的品种:阿拉善双峰驼、青海双峰驼、塔里木双峰驼、准噶尔双峰驼以及苏尼特双峰驼。
不同的双峰驼,从外观上看也有一定的区别,从整体上看,越靠近沙漠地区生活的双峰驼毛发颜色越浅,越靠近戈壁带的双峰驼毛发颜色越深(越靠近紫红色)。
在以上5种骆驼中,苏尼特双峰驼的毛发颜色主要以棕红色为主,阿拉善双峰驼的体色主要以黄色为主、青海双峰驼的毛发颜色主要以浅褐色为主、准格尔双峰驼的毛发颜色以褐色为主,最后的塔里木双峰驼的毛发颜色则主要以红褐色为主。
当然,以上的体色是大多数地区双峰驼的体色,在各种双峰驼中也会因为同一地区不同饲养环境造成体色有一定的差异。
我们以阿拉善双峰驼为例。
阿拉善双峰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饲养范围很广,从巴彦淖尔市向西、西北、西南都有分布,其中在巴彦淖尔市西部的乌拉特后旗的戈壁地区,阿拉善双峰驼的毛发呈红色,因此又有“戈壁红驼”之称,而在巴彦淖尔市的西南部的阿拉善双峰驼的毛发则以黄色为主,而西北部的阿拉善双峰驼的毛发则以褐色为主。
单峰骆驼能骑吗现在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哺乳动物,所以在沙漠起骆驼,也可以骑马,但在沙漠活动的马只能是“沙漠种”。
1、骆驼
骆驼属(学名:Camelus)通称骆驼,是一种偶蹄目骆驼科的动物,主要有单峰骆驼和双峰骆驼两种,多见于沙漠地带。
因其在沙漠以及酷暑、严寒等恶劣自然环境下仍能良好生存的生理特点,沙漠边缘的居民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便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
以供在沙漠和极端气候之中驮运货物和骑乘。
历史上从古至今有许多国家都存在倚赖骆驼为生的骆驼牧民,甚至有骑兵使用骆驼作军事用途,也因此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双峰驼有两个驼峰,是适合寒冷气候的动物。
而单峰驼只有一个驼峰,并且更适于沙漠生活。
它们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喝水,在极度缺水时,能将驼峰内的脂肪分解,产生水和热量。
而一次饮水可达57升,以便恢复体内的正常含水量。
它们以梭梭、胡杨、沙拐枣等各种荒漠植物为食,吃沙漠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的几乎任何植物,所以在沙漠起骆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马(沙漠种)
沙漠种是生活在干燥沙漠地带的马,体格较为轻小,皮肤细致干燥,皮薄毛细,胸窄腹小,气质活泼,鬃鬣尾等长毛较少,代谢作用快,有较快的行动速度,多具有乘用马的体型,如阿拉伯马,阿拉伯马是在沙漠气候中演化成长,被贝都因人视为珍宝,贝多因人致力于保持这沙漠骏马的血统纯正,衍生出优异的特质与质量。
母马是贝多因人最珍贵的财产,严峻的沙漠环境只允许最强壮的马生存,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今日阿拉伯马的特质。
阿拉伯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种。
它以阿拉伯地区育成而得名。
原产地带多沙漠,气候干旱炎热,牧草生长不良。
阿拉伯马生活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因而培育出能吃苦耐劳、跑速快、持久力强的特性。
它最初起源于非洲利比亚(Libyan)当地野马。
约在公元前1500年由埃及、利比亚的部落驯化后,到公元前1000年时,由埃及输入叙利亚和伊拉克一带。
骆驼主要价值——
一、役用性能
1、骑乘
骆驼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区的主要的骑乘工具,也曾被广泛用于沙漠考察等工作。
骆驼虽不善于奔跑,但其腿长,步幅大而轻快,持久力强,加之其蹄部的特殊结构,因此,适合作为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在短距离骑乘时,双峰驼的速度可达10~15千米/小时,长距离骑乘时,每天可行程30~35千米。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曾举办过骆驼的赛跑运动会,少数民族远动会上也有骆驼赛跑的项目,阿拉善骆驼5000米的成绩为3分58秒。
2、驮运
在沙漠、戈壁、盐酸地、山地及积雪很深的草地上运送物资时,其他交通工具往往难以发挥作用,而骆驼则是这些地区最为重要的驮畜,发挥着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难以替代的作用。
因此,也被广泛用于沙漠地区的探险、科学考察、运输等工作。
骆驼在气候恶劣、水草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仍可坚持运输。
一般说来,双峰驼的驮重约为体重的33.8%~43.1%,即100~200千克,短途运输时,可驮重250~300千克,行程每天可达30~35千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