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沼气的生成过程:沼气是由秸秆、杂草、人畜粪便、污泥等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产生的。
这种气体被视为一种清洁能源,可作为燃料使用,其性能与城市供应的天然气相似,但发热量略低。
2.沼气的化学组成:沼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主要成分为甲烷(约占60%)和二氧化碳(约占40%),同时含有少量的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气和氨等。
3.沼气的热值:甲烷是一种高发热值的燃料,1立方米的纯甲烷在标准条件下完全燃烧可以释放出约35,822千焦的热量,最高温度可达1,400℃。
由于沼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其实际发热量在20,000至29,000千焦之间,最高温度大约为1,200℃。
4.沼气的应用:沼气主要用于照明和烹饪,同时也可用于供暖、干燥、二氧化碳施肥、粮食和果蔬保鲜。
沼渣和沼液(统称为沼肥)富含养分,并消化了有害病菌和虫卵,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
沼液可用于种子浸种、作物叶面喷施施肥,沼渣则适用于改良土壤,作为肥料,以及栽培食用菌等。
5.沼气池的结构:典型的家用沼气池通常包括进料口、进料管、发酵室、活动盖、导气管、出料管和出料间(水压平衡室)等部件。
沼气是什么气体组成的
【主要成分】
[编辑本段]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02)。
甲烷占60%一70%,二氧化碳占30%一40%,还有少量氢、一氧化碳、硫化氢、氧和氮等气体。
由于含有可燃气体甲烷,故沼气可做燃料。
沼气是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的一种产物。
城市有机垃圾、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农村的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皆可做产生沼气的原料。
细菌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质转化为低分子的有机物,例如乙酸、丙酸、丁酸等;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在上述过程中,起发酵分解作用的是多种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使沼气发酵持续进行,必须提供和保持沼气发酵中各种微生物所需的生活条件。
产生甲烷的细菌是厌氧的,少量的氧也会严重影响其生长繁殖。
这就需要一个能隔绝氧的密闭消化池。
温度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因素,甲烷菌能在0一80℃的温度范围内生存,有分别适应低温(20℃)、中温(30℃)、高温(50℃)的各类细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分别为15℃、35℃、53℃左右。
甲烷菌生长繁殖最适宜的pH值约为7.0一7.5,超出此范围,厌氧消化的效率就会降低。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担负废弃物发酵作用的细菌,还需要氮、磷和其他营养物质。
投入沼气池的原料比例,大体上要按照碳氮比等于20:1一25:1。
此外,还应控制影响沼气发酵的有害物质浓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