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又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常见的、重要的强碱,英文名称sodiunhydroxide(别名Causticsod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式NaOH
分子量40.01。
CASRN:1310-73-2。
密度2.130克/厘米3,熔点318.4℃,沸点1390℃,Kb=3.0,pKb=-0.48。
钠(N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为第11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A族(第Ⅰ主族)第3周期,属于碱金属族(该族元素均呈强碱性,氢(H)元素除外)。
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1(1s2,2s2,2p6,3s1),最外层3s1电子为其价电子,Na元素很容易失去3s1电子而形成正一价的钠离子(Na+),故呈强金属性。
Na元素与水反应(与水反应时,应用烧杯并在烧杯上加盖玻璃片,反应时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呈球状,游于水面,有“丝丝”的响声,并有生成物飞溅),生成强碱性NaOH溶液,并放出氢气。
固体NaOH中OH以O-H共价键结合,Na与OH以强离子键结合,溶于水其解离度近乎100%,故其水溶液呈强碱性,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或使PH试纸变蓝等。
纯的无水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
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时能放出大量的热,288K时其饱和溶液浓度可达26.4mol/L。
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溶液呈强碱性,具备碱的一切通性。
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状、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
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
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热量;与无机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能产生大量热,生成相应的盐类;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
能从水溶液中沉淀金属离子成为氢氧化物;能使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相应的有机酸的钠盐和醇,这是去除织物上的油污的原理。
氢氧化钠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化学实验中,除了用做试剂以外,由于它有很强的吸湿性,还可用做碱性干燥剂。
烧碱在国民经济中有广泛应用,许多工业部门都需要烧碱。
使用烧碱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的制造,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
另外,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制金属钠、水的电解以及无机盐生产中,制取硼砂、铬盐、锰酸盐、磷酸盐等,也要使用大量的烧碱。
工业用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GB209-93;工业用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1199-89;化纤用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GB11212-89;食用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GB5175-85。
在工业上,氢氧化钠通常称为烧碱,或叫火碱、苛性钠。
这是因为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会腐蚀表皮,造成烧伤。
它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由于其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与酸烧伤相比,碱烧伤更不容易愈合)。
用0.02%溶液滴入兔眼,可引起角膜上皮损伤。
小鼠腹腔内LD50:40mg/kg,兔经口LDLo:500mg/kg。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致失明;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绞痛、粘膜糜烂、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有时发生声哑、吞咽困难、休克、消化道穿孔,后期可发生胃肠道狭窄。
由于强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予以注意。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隔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01-83)》、《水银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02-83)》作了专门规定。
大量接触烧碱时应佩带防护用具,工作服或工作帽应用棉布或适当的合成材料制作。
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
应涂以中性和疏水软膏于皮肤上。
接触片状或粒状烧碱时,工作场所应有通风装置,室内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中国MAC0.5毫克/米3(以NaOH计),美国ACGIHTLVC2毫克/米3。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处理泄漏物须穿戴防护眼镜与手套,扫起,慢慢倒至大量水中,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碱液触及皮肤,可用5~10%硫酸镁溶液清洗;如溅入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硼酸水溶液清洗;少量误食时立即用食醋、3~5%醋酸或5%稀盐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给饮蛋清、牛奶或植物油并迅速就医,禁忌催吐和洗胃。
固体氢氧化钠可装入0.5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
包装容器要完整、密封,应有明显的“腐蚀性物品”标志。
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防潮防雨。
如发现包装容器发生锈蚀、破裂、孔洞、溶化淌水等现象时,应立即更换包装或及早发货使用,容器破损可用锡焊修补。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不得与易燃物和酸类共贮混运。
失火时,可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但消防人员应注意水中溶入烧碱后的腐蚀性。
固体氢氧化钠的技术指标:
项目氢氧化钠指标
指标实际指标实际指标实际指标实际
氢氧化钠(NaOH)≥99.099.3098.098.8096.096.5095.095.8。
碳酸钠(Na2CO3)≤0.900.401.00.51.40.501.60.70。
氯化钠(NaCl)≤0.150.030.60.22.82.603.23.1。
三氧化二铁(Fe2O3)≤0.0050.0020.0080.0030.010.0030.020.003。
化学实验室保存固体氢氧化钠时要注意把试剂瓶口封严,以防止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潮解或与二氧化碳反应。烧碱可通过电解食盐溶液,或通过碳酸钠与石灰乳反应获得。
氢氧化钠是什么东西对人体有危害吗
氢氧化钠对人体有害。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接触会伤害皮肤。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
它通常以片状或块状形式出现,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还具有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通过加入盐酸来检验其是否变质。
2、NaOH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品之一,也是常见的化工产品。
纯品为无色透明晶体,密度为2.130g/cm³,熔点为318.4℃,沸点为1390℃。
工业品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呈现为白色不透明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形式。
其分子量为39.997。
3、氢氧化钠在水处理中可作为碱性清洗剂,能溶于乙醇和甘油,但不溶于丙醇、乙醚。它能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生成盐和水。
研究历史:
1、氢氧化钠很早以前就以碱性物质的形式为人们所知。
2、1787年,医生NicolasLeblanc(1762-1806)发明了用食盐制取氢氧化钠的合适工艺,并进行了大规模生产。
3、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即水溶液酸碱理论),他提出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物质,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从此,氢氧化钠的碱性得到了明确的定义。
理化性质:
1、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其水溶液具有涩味和滑腻感。
2、吸水性(潮解性):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因此常用固体氢氧化钠作为干燥剂。但液态氢氧化钠不具有吸水性。
3、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它也易溶于乙醇和甘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