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踢的排球叫藤球。
藤球运动源于15世纪的苏丹国统治下的马六甲一带地区,由马来西亚的“sepakraga”运动发展而来。
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围成一圈,不用手和胳膊,用头顶球、用脚踢球,使之不落地,传踢一个藤球(raga),使其在空中停留尽量多的时间。
这种轻松愉快、消除疲劳的运动很快便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传开了。早在11世纪,东南亚国家文化中就有关于藤球运动的记录。
在泰国,它被称为“takraw”,在菲律宾称为“sipa”,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称为“sepakraga”,在缅甸称为“chingloong”,在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称为“rago”。
自从东南亚的爱好者们加入球网并制定了类似排球的规则之后,藤球比赛变得更激烈,挑战性更强了。1945年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举行了一场藤球表演赛,引起了巨大反响。
此后,藤球运动如燎原之火传遍了马来半岛和东南亚各地。1960年,一套完善的比赛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这项运动被定名为藤球(sepaktakraw),并进入了东南亚运动会。
场地要求:
①场地:面积为13.4米×6.1米,在8米空间内不得有障碍。
②边线:场地所有边线的宽度从内侧量起不得宽于0.04米。场地之间、场地与障碍物之的缓冲距离为0.9米到1.8米。
③中心线:宽度0.04米的中心线将场地分成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
④1/4圆:在场地中心线的角上,边线与中心线交接处各有两个半径为0.9米的四分之一圆,宽度为0.04米的边线将从一圆的外测量起。
⑤发球圈:在左右场各有一个半径为0.3米的发球圈。其圆心距离底线2.45米,距边3.05米,宽度为0.04米的线,应从发球圈的外测量起。
藤球是什么运动?
藤球是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运用自己的脚腕、膝关节等同时夹、顶球,不让球落地,类似我国民间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赛类似。
藤球运动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比较兴盛,并且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是这一项运动的强国。
藤球它融合了排球、足球、羽毛球等特点,是一项技巧性很高,观赏性和竞技性很强的体育运动。
藤球的规则:
比赛双方各有3名队员上场,发球时,发球方的抛球手站在四分之一的圈内,用手将球抛向发球手;发球手一脚须站在发球圈内,另一只脚将球踢向对方场区。发球后,双方队员都设法将球踢到对方场区内,以便得分。
一方踢球过网,使对方经3次传递都无法回球过网,或迫使对方回球出界,就可得分。
无论谁发球,任何一方只要该球获胜都可得分。
只要有得分,就换发球。
当发球一方或接发球一方出现失误,对手得分,并换发球。
每场比赛进行2局。
每局21分制,如果出现20比20的平局,一方要超过对方2分才可获胜,最高分值为25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