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蒸馏酒的起源,主要观点如下:蒸馏酒起源于元代,最早由明代医师李时珍提出。
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酿酒的方法不是古代的,而是元代发明的。
用白酒和酒糟蒸制而成,蒸至露珠积聚在蒸汽上。
任何酸葡萄酒都可以蒸。
元朝有酿酒和酿酒的记录。
一直到1331年。
早在14世纪,中国就有蒸馏酒。
然而,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它是元代还是元代。
唐代蒸馏酒的创立,无论是否有唐代蒸馏酒,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少酒”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中。
例如,白居易第一次打开琥珀灯。
“唐朝大理和陶勇皇帝的诗”,烹饪自成都烧酒,但不要去想它,你将进入长安。
《李昭名酒名录》中的《唐诗增刊》包括《建南少春》等。
因此,一些现代人认为,索具被称为蒸馏索具。
3蒸馏酒起源于东汉。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青铜器。
青铜器历史悠久,经青铜专家鉴定为汉初或中东汉代。
产品是用这个容器蒸馏的26.6-20.4度的白酒。
安徽嵊州市黄泥乡也出土了同样的青铜器。
东汉青铜器的结构与金代青铜器相似。
蒸馏罐分为静态罐体和釜体两部分。
53.9厘米高。
所述罐体设有部分储存液态或固态发酵谷物,并设有冷凝室。
在冷凝室中有一个管接头,使冷凝液从蒸馏器中流出。
在水壶的上部有一个入口,可以随时填满。
认为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的观点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很难与未知蒸馏器区分开来。
此外,自东汉以来,葡萄酒酿造史也很悠久。
也没有乙醇的证据。
蒸馏酒起源于哪个朝代度数
古代酿酒分为两个阶段,以元朝为分界线,因为元朝有蒸馏酒技术的发明。元朝之后蒸馏酿出的酒,其度数在30到60度之间,和现代无异。在此之前酒的度数最高不过20度,低度数的酒喝起来当然不会醉。
家里酿过粮食酒的朋友都知道,酿酒师傅会带全套工具根据主人家的要求酿制美酒。
这套酿酒工具即是蒸馏器具,和现代化学实验室中的蒸馏装置原理相同,只是更加实用、精确度稍低。
虽然蒸馏酿酒工具在现代很常见,但在元代以前却是没有的。
由于没有蒸馏酿酒的操作,所以古代自然发酵后简单加工,“靠天吃饭”酿出来的酒自然度数不高。
关于古代喝酒的猛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武松。
当初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之前还喝了十八碗酒,那可是号称“三碗不过冈”的“烈酒&rdquo。
可武松连喝十八碗还有精力打死老虎,足可见武松英勇。
抛开武松个人武力值不谈,这“三碗不过冈”的招牌完全是夸大其词,是为吸引消费者准备的。
试想,爱喝酒的旅客看到“三碗不过岗”的招牌当然会被吸引,会产生好奇心想尝试一下。
从客观角度分析,武松喝的十八碗酒肯定不是度数高的白酒,是类似现代的啤酒。
再者,先前我们已经说直到元朝才出现蒸馏酿酒技术,元代之后酒的度数才达到30度以上。
所以,客观条件决定武松喝的酒读数在20以下。
如果是20度以下的白酒就和现代的度数较高的啤酒类似,换一个酒量好的人连喝十八碗根本不是问题。
综上所述,古代的酒一般在20度以下,直到元代后才有烈酒。属于低度酒的,古人喝好几坛不会醉也是正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