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早已存在的名词,但材料科学的提出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
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国政府及科技界为之震惊,并认识到先进材料对于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在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从此,材料科学这一名词开始被人们广泛地引用。
材料科学的形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这是因为,第一,固体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对物质结构和物性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对材料本质的研究和了解;同时,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等对材料本身的研究也大大加强,从而对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这为材料科学的形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出现以前,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陶瓷材料科学都已自成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颇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如马氏体相变本来是金属学家提出来的,而且广泛地用来作为钢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但在氧化锆陶瓷材料中也发现了马氏体相变现象,并用来作陶瓷增韧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三,各类材料的研究设备与生产手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虽然不同类型的材料各有专用测试设备与生产装置,但更多的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表面测试及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等。
在材料生产中,许多加工装置也是通用的。
研究设备与生产装备的通用不但节约了资金,更重要的是相互得到启发和借鉴,加速了材料的发展。
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不同类型的材料之间能相互代替,充分发挥各类材料的优越性,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
长期以来,金属、高分子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相互分割,自成体系。
由于互不了解,习惯于使用金属材料的想不到采用高分子材料,即使想用,又对其不太了解,不敢问津。
相反,习惯于用高分子材料的,也不想用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
因此,科学技术发展对材料提出的新的要求,促进了材料科学的形成。
第五,复合材料的发展,将各种材料有机地联成了一体。
复合材料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类型材料的组合,通过材料科学的研究,可以对各种类型材料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为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题库
中国石油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考研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近年来,考研已经成为大趋势,很多同学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很盲目,大多数同学会盲目从众,看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室友怎么报考,盲目跟从,没有认真了解过学校的各种情况,从而导致后面很被动。
从今年的考研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选择大于努力。
很多选择比较清楚的同学,分数不高却上岸了,很多盲目从众的同学,尽管分数很高,但由于报考信息不全,已经报考人数很多导致上岸失败。
我考研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现在出去找工作,由于本科学校并不是名校,导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现在就业压力也大,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加,工作岗位竞争很大。
因此我要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未来就业提供一份保障。
并且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所以自己去尽最大的努力去备考。
我选择报考的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这个学校,是一所地处北京的211学府。
首先,给大家先说一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不是一所学校,两个校区。
而是两个大学,只不过名字相同而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有两个校区,一个是北京这个,另一个是克拉玛依,我报考的是地处北京的这个校区,报考的时候你选北京市出来的就是在北京的校区。
我报考的是学术型硕士,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报考的是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近三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志愿都没有招满,2020年,预招生46,推免7,剩余招生计划39人,但是一志愿上岸人数只有28个,并没有满额,而且分数线就是国家线。
2021年招生42,推免6,剩余36人,一志愿上岸41人,复试二人放弃,三人被刷,这三个人基本都是低分没有好好准备复试的同学,最低分就265,就比国家线高了2分,而且2021年进去复试的分数线依然是国家线。
2022年,也就是我考的这一年,学院变化较大,新开了一个新能源专业,部分名额给了新开的新能源专业。
我在报名时候学院公布的招生计划是26人其中推免了10人,剩余名额只有16人,在加上专业课大改革,以前是选考:材料科学基础和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今年变成了材料综合,但是材料综合里面包括了两部分内容:材科基和高分子。
满分300分,其实也就是选考,你只要做其中之一就行了,这里特别注意,不能两部分都做,只能选择一部分,其实也就是换汤不换药。
但是,我当时听学长和学姐的建议,因为新能源专业新开,报考人数不会有那么多,而且材料科学与工程不会只招生26个,因此我当时继续坚持考这个学校和专业。
最后在复试前公布的招生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扩招了,因为新开的专业一志愿只要三四个人。
招生48人,推免12,剩余36人,由于当时研招网公布只要16个人,吓退了很多考生,大多数同学觉得招生太少而不敢报考,一志愿上线30个人,复试一个人放弃,其余全部上岸。
没有招满,复试分数线就是国家线,因此很推荐大家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
2022年,考研人数暴增,国家线大涨,很多211,985院校的复试分数线都大幅度上升,令人兴叹,但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并没有上涨,而且在今年这么卷的情况下,依然有国家线附近的同学上岸,但是调剂过来本专业的都是高分。
所以大家选择院一定要谨慎,考研有时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二.初试经验
报考本专业初试科目是:英语一,政治,数学二,材料综合。
先说备考英语,我三月份开始准备,因为英语很差,我首先是背单词,从三月份开始。
这里推荐一个软件:默默背单词,这个会根据你的记忆曲线来一直复习你背的单词,我当时由于英语差,在使用这个软件的同时也背了一点考虫的《单词的秘密》考研英语一,在背单词的同时也学习了语法,推荐刘晓燕的《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吗》,同时也看了本书配套的视频,语法一直持续到六月底。
单词每天都要抽一个小时左右来背,前期可能有两个小时左右。
七月开始接触20年的考研英语真题。
推荐《考研真相》,解析全面,同时也看了唐迟的课程,唐迟这个老师讲英语做题技巧很好,值得推荐。
我英语比较差,20年真题做了两遍,这里的做不是单纯做过去,而是精翻每一篇。
考研前,留了几套试卷来模考。
还有就是考研英语一的作文,推荐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作为需要背,尤其对于作文不知道写啥的同学。
考研政治不用多说,课程推荐徐涛,资料推荐肖秀荣的全家桶,代背推荐腿姐和空卡(这些老师都能在b站和微博搜到)。政治建议8月份开始。
数学这是一门需要我们抓住的科目,分数占比很大,数学考个四十几,能否过国家线很悬。
数学是最拉分的一门科目。
我数学考的还可以,在2022年这个数学比较难得一年,我成绩基本上算高分。
讲讲我的数学备考,二月中旬开始的,先没有跟课程,而是选择跟课本看《高等数学》同济教材。
一直持续到四月中,我看完了数学二所考的内容和做完了课本后的练习题,给自己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体系,然后我开始跟汤家凤的课程以及他的《接力题典1800》。
当时因为我看过课本做过题有一定的知识体系,汤家凤的课程我基本上都是1.5倍速看,主要看他的解题技巧和题型归类,这部分会以正常倍数看,要是觉的基础不牢靠的同学不建议这样做。
四月也开始了线代,看的李永乐的课程,使用他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一直持续到六月中,高数和线代课程基本看完,并且题基本做完。
然后买了《基础过关660题》做,然后这段时间就是看自己的错题和不懂的知识点,一直持续到七月十号回家。
回家之后开始数学强化课程,先跟着汤家凤一直到八月中旬,感觉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又看了武忠祥的《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很推荐这个老师的强化课程,基础课程也很好,汤家凤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很适合,线代我全程都是李永乐。
十月底开始数学真题推荐武忠祥的《数学历年真题》。
到十一月底,我开始做一些模拟卷,推荐《李林6+4》,合工大套卷,这些模拟卷偏难,但是对解题思路有帮助,建议基础不好的数学认真研究真题。
其次我要说的是,每天数学学习应该都不少于3小时。
然后就是专业课,上面也说了改成材料综合,但是还是选考。
我考的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建议从七月开始复习,刚开始用的书籍《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第五版和《高分子物理》华幼卿第五版这是课本。
九月份公布招生计划里,里面的参考书籍是《高分子科学基础》梁晖第二版,我大概看了一下里面知识基本上和前面我说的这两本书一样,而且比那两本书的知识体系还少。
我前期一种是用《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科学基础》十月份看了两遍书,做了课后题。
然后试题资料推荐《高分子化学试题精选与解答》师奇松的和《高分子物理习题集》徐世爱的。
然后就是从学长学姐手里买的红皮书资料。
我大概七月份开始先专业课知识点和背诵,八月份开始就一我刚刚说的那两本试题资料为准查缺补漏。
最后看红皮书总结和做题。
专业课复习一定要背诵,后期政治和英语都要背诵,建议七八月就开始背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高分子试题难度适中,现在试卷的走向开始联系实际生活。
不会单纯的提问,而是根据生活引出题目,题目并不难,但是这种新型题型已经慢慢开始考,也会有那种主观题,考你的思维和平时的积累。
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三.复试经验
复试比例和录取我已经在上面的择校和定专业中说了。
这个专业复试不公布复试科目,不公布复试科目并没有那么可怕,往往是一件好事,不公布就是复试和初试考的一样,我复试还是初试科目,好好准备,专业课问题都很简单的题目,复试一定要表现的大方得体,最好能理清思路,分步骤慢慢说,今年由于一志愿没有招满,复试没有刷人,好好表现变现就行,英语自我介绍和简单问答都需要提前准备,这个复试对于其他学校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复试和初试科目一样,大家复习起来也比较容易。
复试流程先是专业课问答,大概七八分钟,然后专业英语,五分钟左右,然后面综问题,整个面试大概二十分钟左右。
复试考核形式及内容
1.我校采取“网络复试”的形式,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实现考生排队候场、全程录音录像、信息保密、提问及互动等基本功能。
2.复试成绩满分100,占总成绩权重30%~50%,由各院(部)自主确定。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考查(招生简章公布的复试科目内容)、外语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在复试成绩中占比分别为40%、10%、50%。
3.专业基础知识考查须对考生进行客观评价,各院(部)应命制适于线上考查的“条目式”题库,综合试题总量、难易程度等因素,制定量化的赋分标准,采取“小组集体命题、考生随机抽题”的方式。
4.外语能力测试,可通过考生自我介绍、文献阅读翻译及问答等形式进行考查。
5.综合素质考核,应设计综合性、开放性的题目,考查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6.加强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考核,重点关注品德修养、诚实守信、心理素质等。加强考生的资格审查,在任何阶段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违纪作弊、隐瞒重要信息或弄虚作假的考生,一律取消复试录取资格。
7.各院(部)认为有必要时,可对相关考生再次复试。入学3个月内,对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复试专业三选一,参考书如下:
1《材料工程基础》,王引真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5.5。
2《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3版),崔忠圻,刘北兴编,2007.2。
3《工程材料》(第5版),朱张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四.建议和鼓励
考研过程很累,但是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我都希望大家能坚持下来,“剩”者为王。
尽管这个过程会很累,但当你受到拟录取的那一刻,你会觉的这一年都是值得的。
所以大家加油。
还有就是大家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不能拿起那本就学那本,推荐大家一个软件番茄todo,他可以让你有个一严格的时间段来学习。
最后就是,大家一定要抓住暑假这个两个月,我假期每天都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
从早上7点半,一直到晚上十点半。
午休一定要有,但是不能时间太长。
当大家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适当放松放松,考研路上会很压抑,大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坚强起来,不能被困难打倒。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能成功上岸自己心仪的院校。
加油!走过黑夜必定迎来朝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