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催化中毒后无法解毒。
三元催化中毒的表现:
三元催化(净化)器的触媒是钯、铑、铂等贵重金属。
当排气中的有害成分与它们接触时起催化作用。
如果汽油或润滑油添加剂选用不当,使用了含铅的燃油添加剂或硫、磷、锌含量超标的机油油添加剂,就会发生三元催化器因磷、铅等覆盖贵重金属表面,阻止排气中的有害成分与之接触而失去催化作用。
为避免"中毒"失效,选用添加剂应注意以下两点:
1、汽油添加剂中铅的含量应严格控制,最好选用无铅汽油添加剂。
2、机油添加剂中硫、磷、锌的含量应严格控制,特别是不能选用磷酸盐型添加剂。
因为在发达国家机油中磷的含量不得超过0.05%,即500ppm。
如果使用了磷酸盐添加剂,极易造成三元净化器"磷中毒",建议使用环保型机油添加剂。
养护方法
1、装有三元催化器的汽车不能使用含铅汽油,因为含铅油燃烧后,铅颗粒随废气排经三元催化器时,会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作用面积减少,从而大大降低催化器的转换效率,导致三元催化器铅中毒。
2、应避免未燃烧的混合气进入催化器。
三元催化器开始起作用的温度是200摄氏度左右,最佳工作温度在400摄氏度至800摄氏度,而超过1000摄氏度后作为催化剂的贵金属成分自身也将会产生化学变化,从而使催化器内的有效催化剂成分降低,使催化作用减弱。
3、行驶在不平整的道路时应特别注意不要“托底”,因为三元催化器大多数内部都是蜂窝陶器形成的催化剂承载体,碰撞后容易破碎,使催化器失效和排气管堵塞。
4、出现不正常的工作状况,如回火或重复性失速时,应及时停车检查,因为这些状况可导致催化转化器永久性损坏。
5、行驶着的车辆切勿切断点火开关。
6、在车辆保养时做好对三元催化器的检查。
检查内容有:排气管有无异响,这种异响通常由排气管接头松动、三元催化器损坏、催化剂更换塞松动等原因造成;排气管有无开裂或外壳压扁之类的外观损坏;排气尾管有无催化剂颗粒排出。
如果三元催化器外壳损坏或排气尾管排出颗粒,均需更换。
催化剂中毒和催化剂失活有什么区别
反应原料中含有的微量杂质使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明显下降或丧失的现象。
中毒现象的本质是微量杂质和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某种化学作用,形成没有活性的物种。
在气固多相催化反应中形成的是吸附络合物。
一类是如果毒物与活性组分作用较弱,可用简单方法使活性恢复,称为可逆中毒或暂时中毒。
另一类为不可逆中毒,不可能用简单方法恢复活性。
为了降低副反应的活性,有时需要使催化剂选择中毒。
催化剂在使用中会因各种因素而失去活性,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中毒.催化剂中毒的原因有几种可能,原科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或是强吸附(多为化学吸附)在活性中心上,或是与活性中心起化学作用,变为别的物质,都能使活性中心中毒.另外,反应产物中也可能有这样的毒物;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载体内所含的杂质与活性组分相互作用,也可能毒化活性中心。
毒物是各式各样的,对同一催化剂,只有联系到它所催化的反应,才能清楚地指明什么物质是毒物.也就是说,毒物不仅针对催化剂,而且是针对这个催化剂所催化的反应来说的。
催化剂在活性稳定期间往往会因接触少量杂质而使活性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中毒。
使催化剂丧失催化作用的物质,称为催化剂的毒物。
若消除中毒因素后,活性仍能恢复,称为暂时性中毒,否则称为永久性中毒。
一些催化剂在一些反应中的毒物,其中有些是暂时性毒物,有些是永久性毒物。
例如合成氨中用的铁系催化剂,水和氧是毒物,当这种中毒现象发生时,可以用还原或加热的方法,使催化剂重新活化,这种中毒是暂时性中毒,或称可逆中毒;而硫或磷的化合物对于这个催化剂和这个反应也是毒物,当由它们引起中毒时,催化剂就很难重新活化,这是永久性中毒,或称不可逆中毒。
后面一种中毒,是可以防止的。
再如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催化重整、催化加氢都要使用催化剂(如Pt、Ni等),而原料油品中往往含有微量硫、氮化合物会使催化剂中毒,给炼化过程带来很大影响;同时,重整、加氢使用的催化剂较为昂贵,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油品进行脱硫、脱氮等处理十分重要。
中毒不仅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造成催化剂的活性下降,也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中毒是在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时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我们了解得还不十分清楚。至于怎样防止中毒和解毒,要通过实践来加以解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