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其名意为“漩涡”,是音译与意译的结合。
这一装置常用来形容人,象征着不断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
陀飞轮最初被设计出来是为了抵消或平衡地心引力对钟表擒纵系统和游丝摆轮系统造成的影响,从而使机械表运行更加准确且持久。
陀飞轮的由来与宝玑先生的创新思维密切相关。
他发明陀飞轮擒纵机构,是为了通过陀飞轮框架的旋转来抵消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
在传统的机械表中,由于擒纵系统中的游丝会受到松紧度和金属疲劳的影响,摆轮的摆动规律也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从而导致较大的误差。
而陀飞轮擒纵调速装置在克服这些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怀表时代,这种旋转擒纵机构对提高钟表走时精准性起到了显著效果。
尽管如今的手表面临更多的位置变化,陀飞轮调校精准性的能力有所减弱,但它仍然被视为顶级制表工艺,受到许多机械表迷的喜爱。
陀飞轮的创意在于,将钟表核心的擒纵机构置于一个框架内,使框架围绕摆轮轴心规律性地进行360度旋转,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差。
目前,大多数陀飞轮的旋转速度为每分钟一圈(360度),这也是业内公认的理想旋转速度。
陀飞轮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作用是大幅提高机械表走时精度。
陀飞轮是TOURBILLON的音译,意思是旋转式擒纵调速机构。
陀飞轮表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
Tourbillon(故又称特比龙),有“漩涡”之意,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与意译相结合。
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
陀飞轮的原理就是当钟表在垂直位置时补偿地心引力的作用。
换句话说,当一只钟表处于垂直位置时,由于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它的调节控制器,即是其摆轮、游丝和擒纵器,会在每一下摆动时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
如果把调节控制器装设在一个每分钟转动一周的“笼框”上,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这样便可以使钟表走动时十分准确,并能够互补误差。
这个原理看来十分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
原因之一便是“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
另一原因是,它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而其中大部分为手工制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