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鳗(学名:muraenesoxcinereus),经济鱼类;凶猛肉食性鱼类。
硬骨鱼纲鳗形目、海鳗科、海鳗属。
体呈长圆筒形,尾部侧扁。
尾长大于头和躯干长度之和。
头尖长。
眼椭圆形。
口大,舌附于口底。
上颌牙强大锐利,3行;犁骨中间具10~15个侧扁大牙。
体无鳞,具侧线孔140~153个。
背鳍和臀鳍与尾鳍相连。
体黄褐色,大型个体沿背鳍基部两侧各具1暗褐色条纹。
脊椎骨142~154个。
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
中国沿海均产,东海为主产区。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海鳗拉丁学名:Muraenesoxcinereus别称:灰海鳗二名法:muraenesoxcinereusForsskål,1775界:动物界门:脊椎动物纲:硬骨鱼纲亚纲:辐鳍亚纲目:鳗鲡总目亚目:鳗鲡目科:海鳗科属:海鳗属分布区域:非洲东部、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中国沿海均产,东海为主产区。
地方名:海鳗、大小毛口、鲍鳗英文名:daggertoothpikeconger分布,生态特性,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相关种类,百吉海鳗,丝尾海鳗,物种分布,利用价值,食用,药用,资源状况,
分布
分布于长江口近海水域。生态特性
暖水性近底层鱼类。集群***差,具有广温性和广盐性。
通常栖息于水深50-80m泥沙底海域。
有季节洄游习性。
产卵场水深一般在20-40m,底质为沙泥,平均水温13.5~20摄氏度,盐度29~34.为较长寿命种类,最高可达16龄。
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虾、蟹、鱼类及部分头足类,几乎全年摄食,强度大。
外形特征
海鳗体呈长圆筒形,尾部侧扁。尾长大于头和躯干长度之和。
头尖长。
眼椭圆形。
口大,舌附于口底。
上颌牙强大锐利,3行;犁骨中间具10~15个侧扁大牙。
体无鳞,具侧线孔140~153个。
背鳍和臀鳍与尾鳍相连。
体黄褐色,大型个体沿背鳍基部两侧各具1暗褐色条纹。
脊椎骨142~154个。
摄食强度以7~9月较高。
海鳗有明显洄游现象。
海鳗
生活习性
海鳗食物以虾、蟹、小鱼、章鱼为主。海鳗科鱼类中,以海鳗、山口海鳗数量多、产量大,是重要的食用经济鱼类。
海鳗为凶猛肉食性鱼类。
游泳迅速,栖息于水深50~80米的泥沙或沙泥底海区。
多栖居泥洞内,在浪大水浊时常出动觅食,傍晚和凌晨更为活跃。
喜摄食虾、蟹、鱼类和乌贼等。
生长繁殖
海鳗生殖期为4~7月。怀卵量18~120万粒。
卵球形,卵径1.64~1.67毫米。
仔、稚鱼的发育有显著变态,从叶状体变为幼鳗在水温20℃约15天完成,这时的体长约70毫米。
成鱼一般体长约600毫米,重1~1.5千克。
相关种类。
百吉海鳗
百吉海鳗全长2米,身体褐色,无任何斑纹。下颌骨牙的外列向外突出,它的中列于犁骨牙之后,有尖头。
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台湾,少数入黄、渤海,也分布于日本濑户内海。
为凶猛的底层鱼类,栖息于泥沙底质或岩礁区,有时亦会进入河口区摄食。
有季节性回游习性,每年春夏季时北上进行生殖回游,秋冬季南下越冬回游。
游泳迅速,性贪食,摄食虾、蟹、鱼类等生物。
山口海鳗为本种的同物异名。
丝尾海鳗
台湾丝尾海鳗全长43.5厘米。隶属丝尾属。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
为暖水性的底层鱼类,一般喜栖息于水深50~80米泥沙底海区,有季节性洄游。
主要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性凶猛,贪食。
晴天,风平浪静,海水透明度大时,多栖居于泥质洞穴内而减少取食活动。
每当风浪大,水质混浊时,多四处觅食,尤以日落黄昏至凌晨时更加活跃,游动迅速。
食物以虾、蟹、小鱼、章鱼为主。
产卵期一般在春季或夏季,怀卵量约18~120万粒,产卵场多在泥或泥沙处。
肉质细嫩,含脂肪量高;鳔可作鱼肚,为名贵食品。
海鳗产卵广泛。
南海夏初为产卵期,绝对生殖力为18万~120万粒。
物种分布
中国有2属5种:海鳗属的海鳗和山口海鳗的下颌无横卧牙,海鳗侧线孔140~153个,在中国各海区均有分布;山口海鳗侧线孔128~134个,仅分布于南海和东海。鹤海鳗和原鹤海鳗的下颌具向外横卧牙,鹤海鳗头长约为胸鳍长4.1倍,仅分布于南海;而原鹤海鳗头长约为胸鳍长3.2倍,分布于南海和东海。
细颌鳗属的细颌鳗体侧扁,尾部短于头与躯干部的合长,犁骨牙细小,前鼻孔不呈短管状,分布于南海和东海。
利用价值
食用
海鳗肉厚、质细、味美、含脂量高,可供鲜食、制咸干品或罐。海鳗肉与其他鱼肉掺和制成鱼丸和鱼香肠,味更鲜美而富有弹性。
晒干品“鳗鱼鲞”和干制海鳗鳔均为食用佳品。
海鳗营养分析1.鳗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2.鳗体内含有一种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强精壮肾的功效,是年轻夫妇、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3.鳗是富含钙质的水产品,经常食用,能使血钙值有所增加,使身体强壮;4.鳗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夜盲人的优良食品。
适宜人群一般成年人均可食用1.适合于年老、体弱者及年轻夫妇食用;适用于病羸弱、五脏虚损、贫血、夜盲人、肺结核、妇女崩溃带下、小儿疳积、小儿蛔虫以及痔疮和脱肛病人食用;台湾丝尾海鳗2.患有慢性疾患和水产品过敏史的人、病后脾肾虚弱、痰多泄泻者忌服。
食物相克鳗鱼忌与醋、白果同食。
食疗作用鳗味甘、性平,入肝、肾、脾经;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适用于久病羸弱、五脏虚损、贫血、肺结核、妇女崩溃带下、小儿疳积、小儿蛔虫以及痔疮和脱肛病人食用。
药用
鳗鱼治疗结核病,中国古代有丰富的经验记载,日华诸家本称其主治传尸痨(肺结核)。唐孟洗说:“主治五痔,疮瘘,诸疮痹疬(包括淋巴结核,***结核)”。
宋苏颂说:“以五味食治久病劳瘵”。
梁陶宏景用之治诸瘘疮。
宋《圣惠方》用之治骨蒸劳瘦。
明李时珍用之治小儿疳痨等等,不胜枚举。
还有李时珍引《稽神录》的一个故事,生动地说明鳗鱼的抗肺痨作用,说有人病瘵(肺结核,古时称劳瘵)相传互相传染,死者多人,因取病人弃于江边以绝害。
渔人见之,乃一女子,犹活,取置渔舍,日以鳗鱼喂之,渐愈,遂为渔人之妻。
(沈括《梦溪笔谈》亦载此故事)。
资源状况
东海主要经济鱼类。长江口水域常见,长江口渔场捕获期6-10月。
近年来东海区年产量达到15万吨。
约占全国的55%,虽然渔获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渔获个体显著小型化,种群结构失衡,资源呈严重衰退趋势。
日本鳗鱼是什么鱼
主要区别如下:
1、科属不同:鳗鱼属鳗鲡科,鳝鱼属合鳃鱼科;
2、生活地不同:鳗鱼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鳝鱼生活在水边泥洞和石缝里,夏季出来,十一、十二月藏于洞中;
3、形态特征不同:鳗鱼体细长,前部呈圆筒状,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的16.0~20.7倍,为头长的6.9~7.8倍;头长为吻长的4.4~5.5倍,鳝鱼体长约20.70公分(8.28寸),前段管状,至尾渐侧扁,尾端扁细。
全体裸露无鳞,头大,锥形,吻尖。
分析如下:
1、鳗鱼,拼音:mán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
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
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
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
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
鳗鱼体细长,前部呈圆筒状,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的16.0~20.7倍,为头长的6.9~7.8倍;头长为吻长的4.4~5.5倍,为眼径;
鳗鱼主要在夜间摄食,成体主食动物饵料,白仔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
淡水鳗鱼属鳗鲡科(Anguilldae),学名鳗鲡,广泛分布于南半球、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大陆的深山沟里,是一种深海孵化、淡水生长的名贵鱼类。
其幼苗被称为软黄金,极具经济价值,每年孵化期间在我国沿海各地江河入海口处均能形成鱼(苗)汛。
鳗鱼脊柱骨数100—119节,身体可曲线运动,体力十分强壮。鳗鱼耐饥饿能力是惊人的,只要在清水中,一年不摄食照样存活。
2、鳝鱼(学名:Monopterusalbus)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
亦称黄鳝、鱓鱼、罗鳝、蛇鱼、血鳝、常鱼、长鱼(苏北一带)。
合鳃鱼目约15种细长鳗形鱼类的统称。
我国分布两种,一种即为常见的黄鳝,还有一种为山黄鳝,在川、云、贵、渝、湘、鄂、皖、豫以及两广等地都有分布。
鳝鱼就是俗称的黄鳝,属硬骨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是一种鱼,身体像蛇,但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二、三尺长。喜欢安静,一般静卧在水底。
生活在水边泥洞和石缝里,夏季出来,十一、十二月藏于洞中。
形态特征
鳝鱼体长约20.70公分(8.28寸),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前段管状,至尾渐侧扁,尾端扁细。全体裸露无鳞,头大,锥形,吻尖。
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一些种类的鳃本身很小,依靠通过喉部或肠的黏膜吸入的氧进行呼吸。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
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体表一般有润滑液体,方便逃逸,无鳞。
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大多是黄褐色、微黄或橙黄,有深灰色斑点,也有少许鳝鱼是白色,俗称“白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