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polyphyllaSmi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Smith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干燥根茎。
别名蚤休、草河车,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作用,主含薯蓣皂苷元。
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bistortaL的干燥根茎,别名紫参、草河车、红蚤休,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作用,主含鞣质、没食子酸等。
二者形态相似,别地区又同称“草河车”,市场上常发现混用现象,由于科属、成分不同,功效有别,应注意鉴别,现将二者的区别点介绍如下。
1性状鉴别
1.1重楼呈结节状扁柱形,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上面有半月形的茎痕窝眼,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强。气微,味微苦、麻。
1.2拳参呈拳形或虾状,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有紧密的环节纹。断面浅棕红色或棕红色,具排列成环的黄白色小点。气微,味苦而涩。
2显微鉴别
2.1重楼粉末白色。淀粉粒甚多。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
2.2拳参粉末淡棕红色。淀粉粒较多。草酸钙簇晶甚多。木栓细胞含棕红色物。
3理化鉴别
3.1重楼取粉末0.5g,加水3ml,浸渍10min后,剧烈振摇,发生持久性泡沫。
3.2拳参取粉末0.5g,加水3ml,浸渍10min后,剧烈振摇,产生少量泡沫,消失较快。
4薄层色谱鉴别
取重楼和拳参粉末各0.5g,分别加80%乙醇3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取滤液蒸去乙醇后,用2mol/L盐酸回流水解60min,水解液用石油醚(30~60℃)提取3次,合并石油醚液,用水洗1次,蒸干石油醚液,取上述两种残渣分别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薯蓣皂苷元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9:l)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结果:重楼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拳参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5小结
从性状、显微、理化、薄层色谱看,重楼、拳参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比较容易分开。
与两者存在同名异物现象的还有陕西个别地区将草血竭P.paleaccumWall.的根茎充当重楼入药。
草血竭外形扁圆柱形弯曲,两端稍尖,表面似拳参,呈紫褐色至黑褐色,断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味涩、微苦。
重楼属植物在植物分类上按根状茎的粗细重楼组(SectParis)和南重楼组(SectEuthyaFranch)两个组,前者根状茎细长,葡萄状,直径在8mm以下,近等粗,节间很长,不作重楼入药。
作重楼入药者均为南重楼组的一些植物,其根状茎粗厚,直径8~30mm,不等粗,密生有环节。
在混用的重楼中,还有百合科的五指莲、万年青2种,五指莲断面类黄白色,常角质样;万年青断面浅棕色或近于白色,可见黄色小点,注意鉴别。
拳参别名叫什么名
《*辞典》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BanSheLian。
【别名】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秋季采挖,洗净,硒干。
【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高可达1米。
根茎粗壮,弯曲,外皮黑褐色,坚硬,多须根,肉呈粉红色。
茎中空,有节。
根生叶大而长,基部常有狭翅,叶柄红色;茎生叶小。
穗状花序顶生,密生淡紫色小花;花被4~6裂;雄蕊2~8;子房三棱形或两面突起。
瘦果。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阴湿山沟处。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涩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治痢疾,腹泻,痈肿,痔疮,汤火伤。
1《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收敛,生肌。治毒蛇咬伤,汤火伤,痢疾,腹泻。"。
2《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收敛,去积,产后补血。治肠胃湿热,赤痢,口糜,痈肿,痔疮,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附方】治慢性腹泻:伴蛇莲研末,野荞麦煎汁冲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辞典》。
伴蛇莲《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BanSheLian。
【别名】鸡爪大王、拳参、马蜂七、草血竭。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coriaceumSa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50cm。
根茎肥厚弯曲,黑褐色,具多数须根,有残存叶柄;茎直立,不分枝,无毛。
基生叶叶柄长6-8cm,茎生叶几无柄;托叶鞘膜质,褐色;叶片镏剩ね衷残危?0-18cm,宽2-5cm,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楔形或常有狭翅,叶缘网状,叶脉反卷,上面无毛,下面叶脉有疏毛。
穗状花序顶生,长4-7cm;两性花;苞片膜质;花被5深裂,红色或粉红色,小花梗伸出苞片外;雄蕊8,长于花被,花药紫红色;柱头3枚。
花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山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湿热痢疾;腹泻;痈肿;痔疮;牙龈肿痛;口糜;汤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收敛,生肌。治毒蛇咬伤,汤火伤,痢疾,腹泻。
2.《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收敛,去积,产后补血。治肠胃湿热,赤痢,口糜,痈肿,痔疮,火伤。
【摘录】《中华本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