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CRT的意思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性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
它是在传统起搏器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纠正患者的心脏功能。
具体来说,CRT通过植入特殊的三腔起搏器或双腔起搏器,使心脏的左右心室能够同步收缩,从而改善房室之间和心室之间的同步性收缩,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提高射血分数。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死亡率,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CRT主要适用于那些经过充分药物治疗但症状仍未得到明显改善的心力衰竭患者。
特别是那些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CRT治疗能够带来显著的临床益处。
此外,CRT治疗还适用于心电图上QRS波群宽度大于或等于0.12秒的心力衰竭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存在心脏电传导的延迟,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RT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心力衰竭患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心电图、心脏功能测试、X线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是否适合进行CRT治疗。
此外,CRT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穿刺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因此患者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并在术后定期随访,调整起搏器的功能状态。
总的来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善心脏收缩的同步性,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然而,其适应症和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和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原理
crt指的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是目前治疗心衰较为有效的一种植入式电子装置。
分别在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内植入起搏电极导线,通过起搏的方法使得心房,左、右心室顺序收缩,实现心脏房室运动的同步性。
CRT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程、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CRT(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双室起搏功能,可以实现最佳的房室AV延迟和LV起搏,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帮助心脏左右心室收缩同步,室间、室内再同步收缩减少二尖瓣返流,增加每搏输出量。
有效帮助心脏提供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使心脏逐渐恢复至正常大小,从而实现心衰治疗。
CRT治疗作用: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于逆转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大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一般来讲,心衰患者5年的生存期仅50%。
重症心衰的患者预后较差,比如四级心衰患者,如果不能平卧,即使躺在床上仍然有症状,其1年的生存率也只有50%左右。对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仍有心功能不全症状,纽约心功能分级II-IV级。
心脏超声或心脏磁共振检查提示射血分数低下,心电图中QRS波时限增宽等情况的患者,医生建议可以选择CRT(心脏再同步治疗)。超过70%的心衰患者在接受CRT治疗后获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