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高钾血症,胃肠道反应,以及低钠血症。
高钾血症是螺内酯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单一用药、高钾饮食、与含钾药物共用、存在肾功能损害或少尿、无尿等情况下发生率较高,甚至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时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也可达8.6%~26%,心律失常往往为首发表现,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钾和心电图。
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有时也可能引发消化性溃疡。
低钠血症虽较少见,但在与其他利尿药共用时,螺内酯的使用风险会增加。
长期使用螺内酯在男性可导致男性乳房发育、阳萎、性功能低下,女性则可能出现乳房胀痛、声音变粗、毛发增多、月经失调、性机能下降等抗雄激素样作用或内分泌系统影响。
另外,螺内酯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如行走不协调、头痛等。
罕见但值得注意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
暂时性血浆肌酐、尿素氮升高也是螺内酯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这与过度利尿、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
此外,轻度高氯性酸中毒也是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有报道指出,长期服用螺内酯和氢氯噻嗪的患者中,有5例发生乳腺癌,提示螺内酯可能与某些癌症风险相关。因此,在使用螺内酯时,应密切关注上述不良反应,遵循医嘱,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一种低效利尿剂,其结构与醛固酮相似,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
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K+和Na+-H+交换,结果Na+、C1-和水排泄增多,K+、Mg2+和H+排泄减少,对Ca2+和P3-的作用不定。
由于本药仅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故利尿作用较弱。
另外,本药对肾小管以外的醛固酮靶器官也有作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