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北部,剑门蜀道历史悠久,肇始于西周,是迄今为止古代中国交通道路史上开辟最早、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人工古驿道。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修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金牛古道也被称为剑门蜀道。
剑门关景区,目前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剑门关、剑阁道、剑门关楼、剑阁驿道、七十二峰、小剑山、姜公祠、姜维墓、邓艾墓、钟会故垒、金牛道、后关门、石笋峰、梁山寺、雷霆峡、翠屏峰、仙峰观、古剑溪桥、志公寺等。
鉴于行程我们这次主要以剑门关阁楼为重点,其他就未能前往。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剑门关古镇位于剑门关景区南门附近,在这里,街道广场都是青色的砖铺就,店名个全是古代的称呼:剑门豆腐、商店叫商铺,宾馆叫客栈,饭店叫饭馆...。
整个镇子,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闪烁的霓虹灯,行走其间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烟四起,在偏安一隅中暂显安宁的三国时代。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从南门进入景区(在这里,首先感谢剑门关景区对“中国风景区摄影网”的大力支持,持有中国风景区摄影网采访证进入景区免门票115元)。
一尊姜维守关的雕塑引起我们的注意,“姜维,本是三国时魏国大将,随马遵巡视途祁山时,诸葛亮突然出兵祁山。
于是,马遵怀疑是姜维通敌,在赶回时,紧闭城门,不让姜维进城。
无奈中,姜维只好投奔了诸葛亮。
两人相见甚欢,很是投缘。
姜维也就从此追随蜀军。
驻守剑门关时,诸葛亮已病逝五丈原,后主投降后,他宁死不屈,不离不弃,一直坚守,直到战死,后被埋葬于此。
”。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刘备曾经四次路过剑阁道,这尊雕塑马头向北,刘备未着戎装,而是成竹在胸、气定神闲、远眺天际、若有所思的形象,这表现的正是刘备夺取汉中时,途经剑门阁道的神态。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据史料记载,剑门关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而设立,诸葛亮设立了剑门关,架设了飞梁阁道,以后又多次经过剑门关,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也经过了剑门关。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
剑门关阁楼历经多次毁损,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如今阁楼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去了解那一段值得重温的历史。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图文:郑云,中国风景区摄影网会员)
剑门关在那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千米处,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剑门关隘口形成于白垩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
剑门关是剑门关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1982年以此为核心景点设立剑门蜀道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剑门关的位置境域:
剑门关位于大剑山中断处,为东峰营盘嘴,西峰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两崖石壁如刀砍斧劈,平地拔高150多米,长500多米,顶部宽100余米,底部宽50多米。
明代重建的剑门关楼,为飞檐三重,甚为雄壮。
清朝修复后的关楼,仍为三层,底层以石条砌成拱形关门。
有两扇铁皮乳钉大门。
门正中,镶嵌“剑阁”二字。
上筑堞垛,居高临下,供瞭望射击。
向北两边石墙,刻有楹联。
古道穿过关门通向峡谷。
二层关楼,高大宏敞,四周通廊。正中悬挂“天下雄关”木匾。顶楼阁檐正中,悬“雄关天堑”匾额。楼阁中空,四面窗棂。关门内置傍壁级道,可登顶阁。
民国24年冬,修筑川陕公路时,将关楼拆毁,改成通道。在关楼遗址右侧,建有三棱形石碑一座,上刻“古剑门关”四字。后毁,另竖长方形石碑,镌刻“剑门关”三字。
剑门关石崖上历代名人碑碣甚多,已毁坏殆尽,今存“天下雄关”和清果亲王书“第一关”等石刻。
关内外怪石嶙峋,自然形成的石胄、石猴、石兔、石龟、石蛤蟆、石龙、石虎、石锣、石鼓、石笋、石瓶等形象,赋有美妙神奇的传说,耐人寻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