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一决策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在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它依赖于商品经济的成熟,表现为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等基本特征。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活动的调节者,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
它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是将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不具有制度属性,它的存在和发展不受社会制度的限制。
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共性,比如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
同时,由于受到各自社会制度的影响,市场经济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特殊性。
计划经济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第一阶段,1953—1957年: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一五计划”这一阶段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其背景为1952底,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可供借鉴;其方针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体实施为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同时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这一阶段我国工业的转变从国情出发,合理规定国民经济的速度和比例,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并且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阶段,1958—1978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受挫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提出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但是八大的方针没有得到贯彻执行。
1958年,颁布社会主义总路线,开展大跃进,使工业建设受挫。
大跃进在经济上,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使经济结构更加畸形。
政治上,左倾思想更严重。
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生态上,生态被严重破坏,影响了后来的粮食生产。
其后,文革对工业建设又造成严重破坏。
文革时期,工业企业管理制度被破坏,经济效益下降。
不少企业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弛,一些地区和企业分成各自的派系,互相争斗,导致生产长时间上不去。
不少重点工程建设受影响。
不少工厂在政治运动中,设备损坏。
第三阶段,1978至今:社会主义工业化新时期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
现阶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