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更新了2023年的新一线城市名单。
这份排行榜基于近200个品牌、17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大数据,综合评估了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
评估维度包括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
2023年的新一线城市排名如下:
1.成都
2.重庆
3.杭州
4.武汉
5.苏州
6.西安
7.南京
8.长沙
9.天津
10.郑州
11.东莞
12.青岛
13.昆明
14.宁波
15.合肥
昆明取代了之前的佛山,重新进入新一线城市行列。此外,一些曾经的新一线城市,如沈阳和无锡,现在被归类为二线城市。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指标体系由五大一级维度构成,并通过专家委员会的打分确定了一级和二级维度的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二级维度以下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
商业资源集聚度关注大品牌的偏好、城市商圈的实力和基础商业能力。当前,主流消费品牌更注重城市的消费理念、商业氛围和城市的热度,例如海口、厦门、无锡等外向型二线城市更受品牌青睐。
城市枢纽性由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联系度、物流通达度和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构成。西南地区,尤其是偏远城市的枢纽性指数显著上升。
城市人活跃度指数衡量消费、社交和夜间活动的活跃程度。受旅游业和边境城市影响,这一指标有所波动。例如,湖北城市的外卖活力正在恢复。
生活方式多样性主要测量出门的新鲜感、消费的多样性和休闲的丰富度。城市咖啡馆数量增加了近1万家,其中大部分增长发生在二三线城市。尽管演出场地减少,但剧场在情绪释放和疗愈方面承载了更多价值。
未来可塑性通过产业创新、人才吸引、消费潜力和城市增长来评价城市的发展潜力。青岛是唯一排名上升的新一线城市,其他城市的排名变化不大。珠海、宁波、常州等城市在相关维度上表现突出。
中国城市排行榜一线城市名单
中国的一线城市排名如下:
1.上海市
上海,别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也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国务院确定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上海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下辖16个区。
2.北京市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国务院确定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北京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下辖16个区,常住人口2184.3万人。
3.广州市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五羊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以及广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广州下辖11个区,总面积7434.40平方千米。
4.深圳市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
国务院确定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之一。
深圳下辖9个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68.16万人。
5.成都市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以及世界美食之都。
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截至2021年底,成都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