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撤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显著。
一季度,作为外贸大省的河南省进出口大幅下跌了23.4%,这主要因富士康加速撤离郑州。
一季度,富士康出口额下降了58%,导致郑州出口下降近40%,河南省进出口下跌23%。
富士康一度占郑州出口额的80%以上,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郑州曾因富士康的引入而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中心,而河南省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与富士康的合作如火如荼,双方相互依赖,河南政府更是不惜投入大量资源以留住富士康。
然而,富士康的撤离是因苹果CEO库克响应美国脱钩政策的结果,苹果要求36家中国供应商退出供应链,并推动产能转移。
富士康在2022年底宣布将大陆工厂价值3000亿美元的产能转移,并关闭部分工厂,印度工厂员工规模计划扩大至20万人。
郑州富士康员工规模从30万人锐减至20万人,并持续下滑。
越南和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加上苹果的强硬要求,使得富士康不得不将生产基地转移。
郑州作为半老徐娘,留不住野心勃勃的富士康。
但富士康的撤离也为郑州留下了丰厚的家底,包括技术人才、园区产业配套和高效的基础设施。
这些资源为产业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郑州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增长了350%,在全国十大新能源汽车城市中排名第一。
例如,比亚迪在郑州航空港的整车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工厂占地面积超过16000亩,是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此外,上汽郑州工厂也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累计产销汽车近180万辆,产值超过1300亿元。
这次转型虽然痛苦,但对于依赖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济来说,是转型的必经之路。
富士康是什么时候开始撤离中国市场的
富士康暂时不会撤离中国。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商之一,富士康在中国的业务规模依然非常庞大。虽然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但仍然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供应链体系、人才储备等方面,难以被其他国家轻易替代。
因此,即使富士康在未来会继续增加在其他国家的投资,它仍将视中国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富士康在其他国家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张,以分散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富士康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其生产基地,以适应市场需求。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生产现状:
1、产业布局:截至目前,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省份及自治区共设有17个生产基地,分别是深圳、苏州、上海、天津、重庆、成都、郑州、无锡、武汉、昆山、珠海、南通、太仓、宁波、长沙、重庆两江新区和遵义。
这些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电子产品、通信设备、智能家居等相关产品。
2、员工规模:截至2023年5月,富士康在中国大陆高峰时期拥有百万员工,其中包括技术、管理、生产等各个领域的人才。这也说明了富士康在中国的业务规模之大。
3、产值及贡献:富士康还向中国政府缴纳了很大一笔税收,承担了大量就业责任,为推动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