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是一种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的水生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还有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的别称。
这种生物外形与虾相似,但甲壳更为坚硬。
成体的长度通常在5.6至11.9厘米之间,颜色为暗红色,甲壳部分接近黑色,背部有一个楔形条纹。
幼虾则是均匀的灰色,有时带有黑色的波纹。
螯部狭长,甲壳中部没有被网眼状空隙分隔,表面明显布满了颗粒状的凸起。
额剑部位可能带有侧棘,或者额剑端部会有刻痕。
小龙虾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广受人们喜爱。在烹饪过程中,它们可以被制成各种美食,如油焖小龙虾、清蒸小龙虾等。这些菜品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蛋白质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小龙虾的养殖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小龙虾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特别是在中国,小龙虾养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活动。
小龙虾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材,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传统中医认为,小龙虾性温,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适量食用小龙虾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小龙虾是一种安全可食用的生物,但在食用时仍需注意卫生。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确保小龙虾彻底清洗干净,并采用适当的烹饪方法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以保证食品安全。
克氏螯虾能吃吗怎么吃
从来没有一种食物能像小龙虾这样,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打破一切地域歧视和户口壁垒,占领从东北到海南的胃口。
随着小龙虾的兴旺发达,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恐怖传说产生了。
比如说小龙虾是日本军队引进中国处理尸体的、是一种基因改造的生物、外国人从来不吃……这些谣言每年小龙虾上市的季节都要再传一遍,以便某些人增加智力优越感。
“克螯”就是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原产于北美洲,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小龙虾长得像龙虾,但动物学家认为它与真正的龙虾亲缘关系并不近。
科学家们发现,它的祖先是生活在海水中的种类。
放弃了广阔的海洋而选择淡水生活,意味着小龙虾的身体需要做出很多改变。它的外壳,也就是几丁质的外骨骼比海洋里的种类更致密。它尿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海洋相比,淡水生活不太稳定,这使小龙虾成了生存专家。
哪怕是水体高度富营养化而缺氧,小龙虾也可以攀住水面上的漂浮物吸收呼吸空气中的氧。即便是水塘干涸了,只要空气湿润,小龙虾也可以熬上一个星期,等待降雨的再次来临。
小龙虾的食物种类繁多,也许只有人类和老鼠能在这方面与之匹敌。小龙虾的生长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刚孵化时它只有大约5毫米长,到第三个月就能长到8厘米。
现在,除了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都有小龙虾的身影。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小龙虾贸易量高达30万吨以上。
当初这种小龙虾确实是日本人引进中国的,不过当时的目的是给牛蛙当饲料。
至于说是侵华日军拿来处理尸体的转基因物种的那些人,拜托你们搞清楚日本战败8年后的1953年,人类才第一次发现DNA双螺旋结构长啥样。
日本是小龙虾进入东亚的跳板。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包括北海道在内除了一些岛屿之外的地方都发现了小龙虾的身影,甚至克氏原螯虾的日本亲戚——日本黑螯虾都快被它斩尽杀绝了。
现在一只活的日本黑螯虾在宠物市场上要卖到3000日元,而小龙虾的价格只有它的三十分之一。不过,日本人并没有把这种生长迅速的动物当成美味。他们觉得小龙虾肉太柴。
小龙虾漂洋过海来中国之后,一直默默无闻。
不过,由于强大的繁殖力和适应力,这些小动物逐渐从长三角地区出发,沿着江河水系扩张地盘。
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站稳了脚跟,子孙兴旺。
人们对这种外来入侵物种没有太多食欲,偶尔捞一些喂鸭子和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