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级过硫酸铵,其含量在95%以上,属于过二硫酸的铵盐。它呈现出无色单斜晶体的外观,有时带有轻微的浅绿色,具有潮解性,这是其基本特性之一。
过硫酸铵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其中过二硫酸根含有过氧基,可在120℃时分解,释放出氧气并生成焦硫酸盐。
它具有氧化能力,例如,能够将Mn2+氧化为MnO4-。
通过电解硫酸氢铵的水溶液,可以制得过硫酸铵。
在物理性质方面,过硫酸铵的熔点为120℃,但在此温度下会分解。
其相对密度为1.982,比空气重,且其蒸气密度为7.9。
过硫酸铵易溶于水,溶解过程中会发生以下化学反应:(NH4)2S2O8+2H2O=(可逆)=2NH4HSO4+H2O2,离子方程式为:(NH4)2S2O8=2NH4++S2O82-,S2O82-+2H2O=(可逆)=2HSO4-+H2O2,HSO4-=(可逆)=H++SO42-。
这意味着溶液中除了大量铵根离子和过二硫酸根离子外,还含有硫酸氢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此溶液呈酸性,加入硝酸可抑制反应的正向进行。
过硫酸铵的主要用途广泛,包括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在照相材料和分析试剂领域也有所应用。
研究表明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和漂白剂,被广泛地用于蓄电池工业;它还用作聚合的引发剂、纤维工业的脱浆剂;并可用作金属及半导体材料表面处理剂、印刷线路的刻蚀剂;还广泛用于石油开采的油层压裂,面粉和淀粉加工业、油脂工业,在照相工业上用来除去海波。
过硫酸铵与temed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为PAG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
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
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
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
在聚合过程中,TEMED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后者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同时甲叉双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链间产生甲叉键交联,从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PAGE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
不连续系统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
不连续体系由电极缓冲液、浓缩胶及分离胶所组成。
浓缩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大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6.7的Tris-HCl。
分离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小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8.9Tris-HCl。
电极缓冲液是pH8.3Tris-甘氨酸缓冲液。
2种孔径的凝胶、2种缓冲体系、3种pH值使不连续体系形成了凝胶孔径、pH值、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这是样品浓缩的主要因素。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
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
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
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
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
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
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