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
神舟十三号是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的。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于2022年4月16日安全返回,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工程通过实施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以及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天舟三号、神舟十三号共6次飞行任务,验证了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8项重大关键技术,创造了中国航天员最长连续在轨飞行183天的纪录,开展了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2年4月,经全面系统评估,工程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开幕。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研制的LD-2/CCX系列相控阵精密跟踪测量雷达首次亮相,作为“功勋之后”,该系列的“鼻祖”是11次成功迎接神舟飞船平安回家的车载式有限电扫描测量雷达,这是我国首部机动式、多目标、无源相控阵测量雷达,它能够在飞船返回经过“黑障区”时保持连续跟踪,实现对落点的精准预测,代号“回收一号”。
1992年9月21日,这是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中央正式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代号为“921”工程。
三十年来,工程相继突破和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成功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牢牢占据了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席。
神舟十三号的主要任务
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
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
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
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神州十三号几天
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载其中,翟志刚和刘伯明于9月27日16时35分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
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430毫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于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第一次自动交会对接,之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飞行12天,第二次交会对接于11月14日20时成功完成。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的16日,神舟八号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并于17日19时32分返回地面。
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点火起飞,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其中景海鹏曾执行过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任务,由此成为中国航天两度飞天的第一人,刘洋则是第一位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
6月18日11时左右飞船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12时42分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中国首次手动交会对接。
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秒由CZ-2FY10火箭点火起飞,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聂海胜、王亚平(女)、张晓光,其中聂海胜曾执行神舟六号飞船飞行任务。
飞船成功入轨,执行15天的应用性航天载人飞行任务。
王亚平还在火箭上完成了一次教课,是中国太空上的第二次太空授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