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是近年来才有的诊断梅毒的新方法。
IgM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用它来诊断梅毒具有敏感性高,能早期诊断,能判定胎儿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等优点。
二、暗视野显微镜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是一种检查梅毒螺旋体的方法。
暗视野,顾名思义即是显微镜下没有明亮的光线,它便于检查苍白的螺旋体。
这是一种病原体检查,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梅毒血清学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查对于诊断二期、三期梅毒,以及判定梅毒的发展和痊愈,判断药物的疗效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前者常用于临床筛选及判定治疗的效果,后者主要是用于判定试验,但是它不能判定治疗效果,一旦患有梅毒,这一试验将终身阳性。
四、分子生物学梅毒检查所谓PCR即多聚酶链式反应,梅毒检查即从选择的材料扩增选择的螺旋体DNA序列,从而使经选择的螺旋体DNA拷贝数量增加,能够便于用特异性探针来进行检测,这样进行梅毒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五、脑脊液检查晚期梅毒患者,当出现神经症状,经过驱梅治疗无效,应作脑脊液检查。
这一检查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均有帮助。
暗视野显微镜梅毒螺旋体检测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苍白密螺旋体的独特观察呈现出来。
这种螺旋体在组织中游动,展现出三种独特的运动模式:首先,旋转式运动,螺旋体沿自身长轴旋转,向前后移动,这是其侵入人体的关键途径;其次,伸缩螺旋间距离活动,通过持续伸长身体并附着,再收缩前进;最后,蛇行式运动,如同蛇一般弯曲前行,这种运动方式有助于与其他外阴部螺旋体属进行区分。
苍白密螺旋体的形态识别需特别注意,与雅司螺旋体和品他螺旋体有所区别。
主要需要与屈折螺旋体(Borreliarefingens)和龟头炎疏螺旋体(BorreliaBalanitidis)进行区分,这些螺旋体形态粗大,螺旋较为稀疏,运动活跃程度不及苍白密螺旋体。
纤细疏螺旋体(Borreliagracilis)虽然螺旋较细且密集,但螺旋间距不如苍白密螺旋体紧密,且运动方式不同。
口腔粘膜中常见的是齿龈周围的小螺旋体(TreponemaMicrodenticum),与苍白密螺旋体相似,容易混淆。
在电子显微镜下,苍白密螺旋体呈现为粗细不均的小蛇状,两端有两束丝状体(Flamenta),这些丝状体实际上是由原纤维细束组成的,且在螺旋体收缩时参与运动。
过去曾误认为这些丝状体为“鞭毛”,但现在已知它们是原纤维束破裂的产物。
苍白密螺旋体周围有薄膜,体内包含胞质(Peripiast),以及囊状结构(CapsulaStractula)和螺旋体囊(Treponelcyst)。
这些结构在培养株中易于观察,但在有毒菌株中的具体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是梅毒病的病原体。
又名苍白密螺旋体。
是小而柔软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密螺旋体),形如金属刨花,长度为5-12μm,平均约8-10um,直径小于0.2μm(一般0.09-0.18μm),有8—12个整齐均匀的螺旋;肉眼看不到,在光镜暗视野下,人们仅能看到苍白密螺旋体的折光性,其活动较强。
在其前端有4-6根鞭毛样细纤维束,其末端呈卷曲状。
在未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时,螺旋是规则的。
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此被命名为苍白螺旋体。
用姬姆萨染色则可染成桃红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