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吸氧操作时,首先需要确保所有器具均正确连接,检查是否存在阻塞现象。
接着,确认湿化器是否已连接并保持清洁,以保证氧气的湿润和过滤。
对于面罩或鼻导管的使用,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整放置位置,确保面罩与面部贴合,鼻导管的深度适宜,避免不适。
操作流程中,先开启氧气瓶阀门,再打开流量表阀门,以避免产生压力骤变。随后,根据病人的需要调节适当的氧气流量。在吸氧结束后,应先关闭流量表阀门,再关闭氧气瓶阀门,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整个吸氧过程应当保持流畅,避免不必要的中断和延迟,确保患者能够持续获得所需的氧气供应。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呼吸状况,及时调整氧气流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在整个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嘈杂的声音干扰患者的呼吸。
最后,吸氧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所有使用的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确保所有器具的清洁和卫生,不仅能够提高操作的效率,还能有效预防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吸氧操作时,必须遵循上述步骤,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面罩吸氧的正确方法图片
常用的吸氧方法有:
(1)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法:这种吸氧方法设备简单,使用方便。
鼻塞法有单塞和双塞两种:单塞法选用适宜的型号塞于一侧鼻前庭内,并与鼻腔紧密接触(另一侧鼻孔开放),吸气时只进氧气,故吸氧浓度较稳定。
双塞法为两个较细小的鼻塞同时置于双侧鼻孔,鼻塞周围尚留有空隙,能同时呼吸空气,病人较舒适,但吸氧浓度不够稳定。
鼻导管法是将一导管(常用导尿管)经鼻孔插入鼻腔顶端软腭后部,吸氧浓度恒定,但时间长了会有不适感且易被分泌物堵塞。
鼻塞、鼻导管吸氧法一般只适宜低流量供氧,若流量比较大就会因流速和冲击力很大让人无法耐受,同时容易导致气道粘膜干燥。
(2)面罩吸氧法:可分为开放式和密闭面罩法。
开放式是将面罩置于距病人口鼻1~3厘米处,适宜小儿,可无任何不适感。
密闭面罩法是将面罩紧密罩于口鼻部并用松紧带固定,适宜较严重缺氧者,吸氧浓度可达40%~50%,感觉较舒适,无粘膜刺激及干吹感觉。
但氧耗量较大,存在进食和排痰不便的缺点。
(3)经气管导管氧疗法:是用一较细导管经鼻腔插入气管内的供氧方法,也称气管内氧疗。
主要适宜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间质纤维化等所致慢性呼吸衰竭需长期吸氧而一般氧疗效果不佳者,由于用导管直接向气管内供氧,故可显著提高疗效,只需较低流量的供氧即可达到较高的效果,且耗氧量很小。
(4)电子脉冲氧疗法: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电子脉冲装置可使在吸气期自动送氧,而呼气期又自动停止送氧。这比较符合呼吸的生理状态,又大大节省了氧气。适宜鼻塞、鼻导管和气管内氧疗。
(5)机械通气给氧法:即用各种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利用呼吸机上的供氧装置进行氧疗。
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供氧浓度(21%~100%)。
氧疗的氧源一般多用氧气钢瓶,并安装有压力表表明瓶内的储氧量,供氧时安装流量表,根据需要调节氧流量。
大多数大医院现在采用中心供氧,开关设在墙壁上,更为方便。
吸氧的主要注意事项有:
(1)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如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则表明氧疗有效。否则应寻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2)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一般认为吸氧浓度>60%,持续24小时以上,则可能发生氧中毒。
(3)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给予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使病情恶化,一般应给予控制性(即低浓度持续)吸氧为妥。
(4)氧疗注意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内保持37℃温度和95%~100%湿度是粘液纤毛系统正常清除功能的必要条件,故吸入氧应通过湿化瓶和必要的加温装置,以防止吸入干冷的氧气刺激损伤气道粘膜,致痰干结和影响纤毛的“清道夫”功能。
(5)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对鼻塞、输氧导管、湿化加温装置,呼吸机管道系统等应经常定时更换和清洗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吸氧导管、鼻塞应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
以保证有效和安全的氧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