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基质产生于什么地方
细胞外基质,作为细胞的支撑者与环境的调节者,按照成分和结构可分为间质与细胞周围基质两大类。它们不仅为细胞提供了空间结构,还参与了信号转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等生物过程。
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非胶原糖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及细胞因子等构成。这些成分协同与细胞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独特的生物学功能。
胶原蛋白作为细胞外基质的骨架结构,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25%以上,主要分为I、II、III型胶原,是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为结缔组织提供抗张强度。IV型胶原则主要存在于基膜,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非胶原糖蛋白,作为必要的结构成分,介导细胞与ECM的粘着,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与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研究较多的非胶原糖蛋白。
FN具有多功能性,形成“V”字形二聚体。
LN是基膜特有的黏附蛋白,由α、β、γ三条不同的多肽链组成异三聚体结构。
弹性蛋白作为非糖基化的纤维状蛋白质,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存在于肺、大动脉血管、子宫、胎盘等伸展性较大的组织中。老年组织中,弹性蛋白的生成降低,降解增高,导致组织失去弹性。
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是ECM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氨基聚糖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蛋白聚糖则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质的丝氨酸残基共价结合形成,它们在ECM中占据较大的空间结构,高度亲水,具有缓冲和抗压缩作用,参与细胞迁移、增殖与老化等过程。
细胞外基质的成分与功能复杂,它们在细胞生长、分化、迁移、衰老等生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石。深入研究细胞外基质,有助于理解生命过程的奥秘,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