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是属于合法的相关财产之一,如果父母去世之后剩下的相关的养老保险的话,养老保险的相关金额则按照父母所订立的相关遗嘱作为遗产来进行相关的继承,如果没有订立遗嘱的话,则按照法定继承人的方式来进行合理分配。
父母的养老保险继承规定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遗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公民的房屋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图书、文物等其他收藏,法律允许公民拥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及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等。
养老保险是可以作为公民的遗产进行继承的。
但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养老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的,由受益人取得养老保险金。
如果合同中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可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其继承人取得。
继承养老保险金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投保人在交费期间身亡的。
投保人个人交纳全部保险费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另一种是投保人在领取养老保险期间身亡的。
我们知道,投保人领取养老保险,期限为10年。
领取养老保险不足10年身亡者,其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中个人交费额的余额,可以一次性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无继承人或无指定受益人者,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支付其丧葬费用。
因此子女有权利继承领取其父母的养老保险。
这里的养老保险是作为父母的遗产由其子女继承的。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附件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办法之一》规定:职工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凡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或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连续工龄(包括缴费年限)满10年的人员,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养老金。
《社会保险法》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规定:"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养老保险获得的金额是属于合法正常的财产之一,在属于当事人之后,则属于当事人自己的相关财产,在当事人去世之后就可以进行相关的遗产分配。
具体的遗产分配方式则按照是否订立遗嘱来进行确定。
如果没有订立相关遗嘱的话,则按照国家所规定的法定继承人顺序进行平均分割。
工龄算遗产继承吗
法律分析:购买房改房享有的工龄优惠具有人身属性且具有财产性质,属于财产权益,可以在折算后进行继承分配。
首先,房改房具有特殊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根据国家房改政策的有关规定,单位将原公房通过优惠的形式出售给已经承租或使用该房屋的职工,职工对其享有部分产权或者全部产权。
因此,房改房具有出售对象特殊性、房屋价格特殊性、该种福利优惠政策每个家庭只能享受一次等特点。
从进行房改时的国家政策的内容可以看出,职工的工龄优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因素,是考虑到我国长期低工资制、住房福利性分配制度,房改房相当于将多年的工资差额,一次性补发给职工。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职工生前没有实际取得工龄优惠,但工龄优惠实际来源于死者生前的贡献,应理解为个人的财产性利益。
其次,鉴于每个个人、家庭只能享受一次,说明该福利具有极强的人身属性,已故配偶工龄优惠带有强烈的个人属性,因此,不能无视已故配偶的人身属性而将福利随意归于健在配偶一方。
最后,遗产的形式不应拘泥于公民死亡时已有的物质财产,亦包含死亡后因其生前行为而转化的财产利益。
随着财产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地深化和扩展,不能狭隘地理解财产的性质和范围,符合财产或财产权益本质属性的财产利益属于遗产范围。
因此,工龄优惠应认定为专属于已故配偶个人的财产性利益,作为已故配偶的遗产予以继承。
法律依据:《关于工人、职员工龄的规定》第三条工龄是职工依靠或者主要依靠本人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工作时间。大学学习期间,还是学生,没有参加工作,也没有工资收入,不能计算工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