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1、伪造货币罪;
2、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3、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4、持有、使用假币罪;
5、变造货币罪;
6、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7、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
8、高利转贷罪;
9、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0、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11、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12、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13、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14、内幕交易、泄露内幕消息罪;
15、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16、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
17、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
18、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
19、违法发放贷款罪;
20、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
21、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
22、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23、逃汇罪;
24、骗购外汇罪;
25、洗钱罪。
(二)金融诈骗罪
1、集资诈骗罪;
2、贷款诈骗罪;
3、票据诈骗罪;
4、金融凭证诈骗罪;
5、信用证诈骗罪;
6、信用卡诈骗罪;
7、有价证券诈骗罪;
8、保险诈骗罪。
二、侵犯财产罪
1、职务侵占罪;
2、诈骗罪;
3、侵占罪;
4、挪用资金罪;
5、挪用特定款物罪;
6、故意毁坏财物罪;
7、破坏生产经营罪。
三、贪污贿赂罪
1、贪污罪;
2、挪用公款罪;
3、受贿罪;
4、单位受贿罪;
5、行贿罪;
6、对单位行贿罪;
7、介绍贿赂罪;
8、单位行贿罪;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0、隐瞒境外存款罪;
11、私分国有资产罪;
12、私分罚没财物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经济犯罪有哪几种情形
一、经济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经济犯罪立案标准如下:
(1)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工作人员以财物,个人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归个人所有,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3)其他经济犯罪立案标准。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条。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三)造成公司、股东、债权人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
(2)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3)两年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4)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五)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二、经济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经济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
4、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