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325kPa。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
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气压不仅随高度变化,也随温度而异。气压的变化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单位换算
1MPa(兆帕)=1000kPa(千帕)=1000000Pa(帕斯卡)。
1bar(巴)=0.1MPa
1atm(标准大气压)=0.1013MPa=1.013bar=760mmHg=10.33mH2O。
1kgf/cm2(工程公斤力)=0.981bar=0.0981Mpa。
1psi(Lb/in2)=0.07031kgf/cm2=0.06893bar=6.893kpa。
1MPa=145psi
Psi(lb/in2)磅/平方英寸,常用在欧美等英语区国家的产品参数上。
通常在行业说的“公斤”是指“bar”
测量方法
气象上常用的测定仪器有液体(如水银)气压表和固体(如金属空盒)气压表两种。气压记录是由安装在温度少变,光线充足的气压室内的气压表或气压计测量的,有定时气压记录和气压连续记录。
人工目测的定时气压记录是采用动槽式或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测量的,基本站每日观测4次,基准站每日观测24次。
气压连续记录和遥测自动观测的定时气压记录采用的是金属弹性膜盒作为感应器而记录的,可获得任意时刻的气压记录。
采用这些仪器测量的是本站气压,根据本站拔海高度和本站气压、气柱温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海平面气压。
气压以百帕为单位,取小数一位;有的也以毫米水银柱高度为单位,取小数两位。毫米与百帕的换算关系是。
1百帕=0.750069毫米(水银柱高度)≈3/4毫米(水银柱高度)。
1毫米=1.333224百帕≈4/3百帕
我国的气压观测在1953年及以前采用的是以毫米水银柱高度记录的,1954年及以后是以百帕记录的,两种记录合并使用时,须换算为同一种单位。
计算方法
通常有平衡条件法和牛顿运动定律法(公式只是粗略计算而且有时测的值不准,一切都应以实际为准)。
1.在托里拆利测出了气压后,人们通过公式p=F/S,求出了在单位面积上的空气有多少的质量。再套用空气的密度,求出体积,再除以质量,即可知道地面至大气圈顶部的距离。
2.已知: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绝对温度时,可用公式PV=nRT求出气体压强(其中R是常数,R=8.314帕·米3/摩尔·K或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
这个公式还有变形公式pV=mRT/M、p=ρRT/M。
3.p=p水银gh【水银密度*9.8*水银柱高=标准大气压】
空气大气压力是多少kpa
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325kPa,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1644年由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提出。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这样规定的:把温度为0℃、纬度45度海平面上的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水银气压表上的数值为760毫米水银柱高(相当于1013.25百帕)。
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9m水柱。
1标准大气压=101325N/㎡。
(在计算中通常为1标准大气压=1.01×10^5N/㎡)。
100kPa=0.1MPa。
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
为了比较大气压的大小,在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对大气压规定了一个“标准”: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既然是“标准”,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确性。
从有关资料上查得:0℃时水银的密度为13.595×10^3千克/m³,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为9.80672牛/千克。于是可得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
p水银=ρ水银gh=13.595×10^3千克/m³×9.80672牛/千克×0.76米=1.01325×105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